BOB半岛重磅 请看一组绿化评论!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2-29 16:24:59    浏览:

[返回]

  BOB半岛当前,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各地都在抢抓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绿化美化活动,尽情拥抱春天、爱心播种绿色,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思想是先导、舆论更重要。大家熟知的唐山籍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许贵元,先后在唐山劳动日报、河南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评论网等多家中央省市党报和权威网络媒体上发表了百余篇专题评论文章。每篇评论文章,都特别切合实际接地气,观点新颖站位高,具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的黄金季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已在全市城乡陆续展开。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植树成活率逐年提高,但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不到位或“人为损害”,栽后枯死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要不断提升全民“绿化意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搞好城乡绿化美化,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公益性事业,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途径。我们要从思想上打牢“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强国富民”的理念,做到绿化唐山,人人有责,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要把管护摆在“重中之重”。巩固发展绿化成果,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唐山”,助推城市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一项重要任务,一系列科学管护手段措施必须及时跟进和到位,切不可“一栽了之”。要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到“植树点”上走一走、看一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特别是对穿越我市境内的通道窗口绿化、交通走廊和特色景观工程,要经常深入实地查看,发现因树木死亡造成的“断绿”现象,要及时补植。同时,要加强农村农田林网、公路两侧、村内街道绿化和城镇绿化、环企绿化、居民小区绿化美化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美化档次和质量。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民管护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对那些随意损害花草树木的行为,要依法依规给予严肃处理。

  植树重要,管护更重要,不仅要注重造林数量,更要注重绿化质量,千方百计提高树木成活率。

  眼下,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各地都在抢抓时机,发动群众,开展绿化活动。

  但笔者发现,有的地方在植树造林中又有“老病复发”的现象。一是热衷于兴师动众、轰轰烈烈,不讲质量和效果,把力量用在完成绿化任务上,而不顾苗木的死活,因而造成绿化“浪费大、成本高,甚至劳民伤财”的现象。难怪有群众反映,坐着汽车去植树,红红火火图场面,最后成了“干柴林”。二是管护意识缺失,甚至干脆“撒手不管”。在笔者走访中,目睹有的“义务植树绿化点”年年去植树,就是不成林;公路两侧的树木,有不少枯树、死树常年“站岗”很不协调;田间防护林“伤痕累累”,“树墩子”随处可见。上述这些现象,都是“一栽了之”惹的祸,归根结底,是绿化观念出了问题。

  众所周知,植树造林、美化绿化,关系国计民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何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何谈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植绿护绿的意识,再造秀美山川,给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靠坚持不懈改善环境,提升生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和“支撑力”。由此可见,绿化连着你我他,幸福生活离不开它。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就是说,植树重要,管护更重要。必须坚持“植管并重”和“新植与补植兼顾”的做法,不仅要注重造林数量,更要注重绿化质量,千方百计提高树木成活率。坚决反对“一栽了之”或“撒手不管”的不负责做法,更要警惕那种“劳民伤财”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修正扭曲的“绿化观”,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心。要坚持依法护林护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那些肆意破坏林木、乱砍滥伐等不法行为要严惩不贷。

  每到春季,在城市绿化美化中,有的地方热衷于搞“速成绿化”,组织人力车辆“下乡抓绿”。即把农村的一些大树“移”到市里,把草坪“搬”到市里,把特色花草“运”到市里,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搬家”行为,不利于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下乡抓绿”实则是认识上的偏差所致。这种“拿来主义”的绿化方法,是不顾生态大局的短视行为,是不可取的。

  城市绿化美化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绿化美化是一项长期的公益事业,是一项“惠民工程”“生命工程”和“幸福工程”,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如果不从长远出发,就容易把绿化美化搞成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不仅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正确理念,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俭使用、注重实效搞好绿化美化,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破环乡村生态的“下乡抓绿”行为。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特别是正在开发和建设中的城市,绿化资源相对匮乏。而这些城市却没有把主要力量下在发动群众大搞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化美化上,而是一味依靠政府投资、公家出钱,采取“移植、搬运、引进”的“拿来主义”。对此,《人民日报》曾经对一些地方不惜耗费巨资搞“仿真绿化”“刷漆绿化”公开予以曝光和批评,被当地老百姓称之“劳民伤财”工程。

  不论是“拿来主义”的“速成绿化”,还是十足“”的“刷漆绿化”和“仿真绿化”,都可称为“伪绿化”。虽然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都是给人看的“面子工程”,折射出我们一些地方领导对生态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甚至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仅就城市绿化的“拿来主义”来说,且不论人力物力、财力和运力破费多少,起码有两条违背自然规律的常识性“过失”:一是“移绿”不等于“植绿”,大树移栽程度不同地破坏了农村的局部生态环境;二是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移植的大树一般长势不好,成活率不高,会造成重复造绿,导致“劳民伤财”的恶性循环现象。而“仿真树木”不能制造氧气,没有降尘、降噪的生态效应。这样搞城市绿化美化,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初衷。

  恕我直言,城市绿化美化中刮起的一股“拿来主义”之风,以及带有种种“”色彩的“速成绿化”,都暴露出我们有些地方领导“执政理念”有问题,把绿化美化视为简单的城市装饰,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有所曲解,加之“政绩工程”观念驱使下的“功利主义”作崇,使得一些城市的绿化美化没有真正走上持续、健康、文明的科学发展轨道。

  由此说来,城市绿化美化搞“拿来主义”的做法实在于国于民不利。只有牢固树立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依靠广大群众搞城市绿化美化和全民义务植树,不断开创绿色世界,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绿色生态福祉。

  搞好农村绿化美化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好家园,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新农村,不能只见“村容村貌”新“,里里外外缺少“荫”。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地方不重视绿化美化工作,生态建设工程基本没有上马。笔者在农村与一位村干部交谈时,他无奈地说:“村里多少年没有植树搞绿化了,上边年年发号召,下边基本没‘动静’。”我问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说了如下几条:一是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差,认为植树不能代替致富;二是村干部没热情,认为绿化美化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硬指标,好坏没人过问;三是农村砍树、盗木、毁林的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农民承包土地的周围、国道、省道两侧种植的树木,常常是惨遭“白天栽上,夜里拔掉”的厄运。再加上管理松懈、自由放牧、畜禽吃啃等,农村树木成活率不高,因此村干部不愿意投资搞绿化。部分村民还认为“栽树见效慢、不如做生意赚钱快”。

  这位村干部讲得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把农村的绿化美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列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坚持绿色发展思想,做到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统筹兼顾,同步进行,防止出现重生产、轻绿化的倾向。其次是增加必要的绿化美化投入,加大集体投入力度,把绿化美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广泛发动村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因地制宜搞好绿化美化,重点搞好宅边、村边、渠边、田边、路边“五边”绿化,街道更要栽植适宜树种和花草BOB半岛,增强观赏性和实用性。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调动农民义务植树、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同时更要注意教育和引导村民增强管护意识和责任意识,还要结合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妥善处理“林地矛盾”,划清权属界限,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加大依法管护力度,对肆意毁林,破坏绿化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惩处。

  2021年8月23日,习赶赴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察看林场自然风貌,亲切看望护林人员时,语重心长地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笔者清楚地记得,2017年8月,习就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时隔4年以后的2021年8月,习又亲赴塞罕坝考察,并再次强调弘扬塞罕坝精神,对持续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塞罕坝精神是加快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曾经是风沙滚滚的茫茫荒原。经过三代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近60多年的艰苦奋斗,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硬是把一个“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奇迹般地打造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茫茫林海和令人向往的“绿色世界”,铸就了一座永远载入历史史册的“绿色丰碑”,成为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是全国各地学习的一面旗帜。“牢记使命BOB半岛、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是习对塞罕坝精神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当今,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新时代,我们要用塞罕坝精神凝聚起推动绿色发展、扮靓美丽中国的强大力量。

  倡导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途径,完全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热切期盼。

  但令人遗憾和不可忽视的是,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受“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经济发展是首要、生态建设为次要”、“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得不偿失”等错误思想的“污染”和“干扰”,导致生态建设相对滞后、发展不协调 、不平衡、生态欠账较多的被动状况,尤其是在生态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更为突出。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不惜牺牲和破坏宝贵的生态自然资源,乱砍滥伐林木、随意破坏山体植被和草原资源,兴办“黑色工厂”;非法占用湿地搞旅游产业开发;肆意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甚至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上述种种现象,与地方领导的执政理念“有病”、政绩观“扭曲”、生态文明意识“弱化”、法治观念“淡薄”、责任担当意识“缺失”、为民造福流于“口号”的官僚主义、、功利主义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现象,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党中央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发展”与“生态”并重,努力使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实现“双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把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到了国家兴衰、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新理念、新论断。尤其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深刻揭示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们都在追求绿色、环保、低碳、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对生态文明的期盼值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实践塞罕坝精神,主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争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和表率。要更新思想思维、修正执政理念、狠抓生态建设,任何时候都不可轻视和懈怠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与“生态”并重的原则,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BOB半岛。要以向人民负责BOB半岛、向历史负责的高度担当意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作为领导干部,不论在任何一个地方执政,都要坚定不移地守住“生态底线”,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决反对“为官一任、污染一方”;“留下污染、带走政绩”;“生态欠账、理直气壮”;“欠下新张、官位不降”的反常现象的再度发生。同时,要落实损害生态环境“党政同责”和“终身追究”责任制,完善区域综合评价和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机制,增加生态建设考核的权重,让生态考核制度和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制度落地生根,不能沦为“纸上谈兵”。

  学习塞罕坝,应着眼于全国“一盘棋”。不要简单理解为是林业草原和城市园林部门的“必修课”。要把塞罕坝那种锲而不舍、矢志不渝BOB半岛、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改天换地的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和拼搏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作为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的自觉行动,人人争当新时代的“绿色使者”。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利益和百姓福祉息息相关,既是“幸福工程”、也是“暖心工程”和永不竣工的庞大“历史工程”。每一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因此,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保护林木、珍惜绿色,点亮心中的生态文明之灯,照亮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程。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心。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和完善管理机制,要敢于向一切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种种不法行为作斗争,营造依法依规“护绿”和“增绿”的社会氛围,坚持不懈地搞好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不断巩固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成果。我们坚信,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全党全民精诚团结、干群同心协力、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把塞罕坝精神转化巨大的物质财富,就会让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走向世界、感染全球,让中国生态文明的大旗在世界上空高高飘扬!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