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徐州古称“彭城”,相传是先秦道家先驱、“长年八百”的彭祖故里,作为华夏九州之一、两汉文明的发源地,曾引来多少文人骚客,为它吟咏、为它倾倒。
我们的伟人毛主席就曾多次大赞徐州风土人情,表达了对这座城市未来的看好。1956年至1958年间,毛主席三次路过徐州,这三次他都在专列上接见了徐州的同志们。
其中,时任徐州地委书记的胡宏两次见到了毛主席。第三次再过徐州时,毛主席在来见他的同志中没看见胡宏,还问身边的人:“你们那位四川人的地委书记呢?”
毛主席为何如此关心徐州发展,数次来徐?胡宏是谁?毛主席又为何对他如此印象深刻?
1957年春,是徐州地委书记胡宏第二次见毛主席。与上次一般,他在专列里见到了主席,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主席看着他说:
在毛主席看来,徐州有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地处古淮河的支流的下游,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遍布,又素有“五省通衢”的美称,发展水运交通势在必行。
主席询问周围湖泊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胡宏无疑是个好书记,他对只要与他管理的徐州相关的,无一不了解得极为透彻。
“咱们这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北面有微山湖、独山湖等,南边还有骆马湖、成子湖等,其中面积最大的还是与山东省交界的微山湖。”
主席非常满意,他看着眼前这位青年人、好书记,连连点头。快结束时,他对胡宏作出指示:“徐州得发展水陆交通啊!”
要走时,主席留他们吃饭,胡宏等连连摆手都说吃过了。毛主席却是看出了他们的不好意思,故作生气地一皱眉头:
这天,胡宏在主席的火车上吃了早餐,一盘炒鸡蛋,一盘炒肉片,很简单又朴素。
毛主席一生都过得艰苦且朴素,吃饭从不铺张浪费,总是菜色简单。他日夜操心自己的人民是否能吃饱穿暖,自己穿的衣服却是打满了补丁。
临别时,主席亲切地和他们每个人握手告别。胡宏不知道的是,这一次,自己又给这位伟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1958年8月,毛主席来到徐州视察,当时的徐州市市长、地委副书记等同志都来向主席汇报工作。
毛主席在一众同志中看了一番,却没找到自己想看的的身影,就向身边人问道:“你们那位四川人的地委书记呢?”
胡宏事后听说主席竟还提到了自己,只觉得深受感动,他同时还从自己的同事们口中得知了主席此次的指示:要大力发展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同时也要发展粮食生产,搞好水利,多养猪,多积自然肥料。
胡宏原名胡正禄,1918年他出生于重庆璧山,1935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他家境富裕,父亲胡国梁曾担任县教育局局长。
那个年代,风雨飘摇,日寇的爪牙开始在中华大地上为祸,刚步入大学的胡宏深感投身革命的使命在对他召唤。
1935年,还在上海的胡宏毅然决然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而后他参加了前线救护队,在那里,他冒着鬼子的炮火抢救伤员。
也是在那里,他见证了无数同胞死于日本法西斯的枪炮下,他认识到,救国的重任他该担起。
胡宏的父亲得知儿子参了军,心焦不已,给儿子寄信,盼他回到家乡。胡父并不知道,那个时候自己的儿子已经加入了游击队,根本没有看到信。
1937年,他投笔从戎,直奔陕西延安,那个所有革命者心目中的红色圣地!这一路上,重重的艰难险阻他都无所畏惧地趟过,这些困境最终都是他成为一位成熟战士道路上的垫脚石。
“国难当头BOB半岛,男儿志当在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抗战胜利之时,即儿子凯旋之日,请父母静候佳音。”
1938年,他光荣地成为中国党员。为了革命他到处奔波,怀揣党的指示他走南闯北,三次北上,三次南下。在任何党需要的地方领导地方武装,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新中国成立后,胡宏同志又听从党的指示,长期在江苏地区工作。他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在他70余年的革命历程中,他无愧于一名杰出的员!
提到胡宏这个名字,就必须提到与他紧密联系的徐州。胡宏曾先后两次担任徐州地委书记,而他每次的奔赴,都是这座6000年历史的城市陷入危难之时。
1953年初,年轻的新中国一切都百废待兴。位于四省交界的徐州,社会治安混乱,自然灾害频繁,连年的洪水,使徐州的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再加上建国不久,领导对地方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使得徐州,这座无限潜力的城市发展停滞、局面复杂、工作的进行受到极大阻碍。
他义无反顾地在这时来到徐州,义无反顾地接下来这一“烂摊子”BOB半岛。在任期间,他肃匪清反,努力发展农业,大力在农村地区发展生产。
胡宏是当之无愧的“徐州人民的儿子”。当时面对国家大力发展的粮食统销统购、农业互助合作社这些新事物,胡宏发现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统销统购的强迫命令不但无法助力农业发展,更是实实在在伤到了农民。
当时农业互助合作社制度下,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产生了“窝工”现象。当时有这样的顺口溜“早上工、晚上工、稀稀拉拉九点钟,一座一大片,一座一个坑。”
面对这种现象,胡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分析问题的本质,认为集体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
据此,他决定从定额管理入手,制定定额手册,保证样样农活有人管,项项农活有定额。这项工作必须做得精细,胡宏在其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但付出的一切显然很值得,“窝工”现象显而易见地得到了解决。
1957年夏季,一场特大洪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徐州全区。胡宏坚持亲赴一线勘察,与一线通知共同商讨抗洪排洪问题。最后,在他的指挥下,此次灾害的损失被降到了最小。
胡宏始终心系毛主席曾给他的一条指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五七年的洪灾一过,胡宏就带领全区扑进了以发展水利为主导,兼以绿化、积肥、改土为内容的冬季大生产运动中去。
1974年,胡宏再一次受命于危难,当时的徐州是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接过重担的胡宏果然不负众望,他大胆启用一些熟悉的老同志,组建新的领导班子,正确执行政策,很快便稳定了局势。
这也正是毛主席与党组织的知人善用、主席对徐州的深切关心,才带来了徐州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徐州这座城市地发展!
毛主席对于徐州的感情很深,对于这个把徐州“带起来”的书记自然也印象深刻。其实,早在1952年,毛主席就曾接见过徐州的同志们。
1952年10月,党中央决定给毛主席休个假,主席却拿着这难得休假时间,决定南下巡视。这是建国以来主席的第一次出京巡视,而这次巡视的第一站就被定为了徐州。
十月的一天下午,主席的专列驶入了徐州北站,时任山东省委的同志早早就已经在站台便等候。快十一月的徐州,气温已然不高了BOB半岛,寒冷的冬天正悄悄来临。同志们热情邀请主席去华东军区的装甲兵司令部歇息一晚。
“主席,去我们那儿吧,暖气都备好了,您也好舒舒服服歇一歇!”“别了吧!我就呆在火车上,你们那儿就不去了,今天没得什么行程安排,我去了只给你们添麻烦,弄得鸡犬不宁!”
当晚的列车上,经了一天奔波的主席同志却亲自接见了徐州市市长和地委副书记。主席关心的有很多,他不紧不慢,一个个向他们问询,认真听他们的回答,不时点头或又陷入沉思。
徐州资源丰富,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煤矿产区,更是我华北地区的电力基地。因此,毛主席对徐州的矿业发展极为上心,他特意向徐州的同志问道:
接着,他又问手工业、问商业、问老百姓生活。他一边问,一边拿一支笔记下。同志们望着这个将要六旬的老人,心中是止不住的火热,这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是我们最心怀百姓的领袖!
二十九日,毛主席在当地同志的带领下参观徐州山水。他来到云龙山下,和同志们一起往上爬。
山道坡陡且路滑,一旁的同志伸出手想来搀扶主席,但主席却只笑笑,推开递过来的手说:
晚上,毛主席又邀请同志们去他的专列上吃饭:“今晚大家都和我去火车上吃,都来。”
那顿晚饭只有几个小桌,桌上是普普通通的四菜一汤,每桌又另有一瓶葡萄酒。那一顿晚饭,主席吃得很快,他叫大家继续吃,自己却离开工作去了。
在那晚的许多细节可能已经模糊,可主席那句沉甸甸地嘱托,却让他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他们不知道的是,后来的时间中,主席曾多次来到徐州,关心徐州的发展。
四年后的1956年7月,时任徐州地委书记的胡宏接到命令,毛主席的专列当天晚上就要到达徐州,让他去火车站接站。
胡宏先是一惊,撂下电话后久久回不过神,他实在没想到主席竟要到徐州来视察!他又紧张又忐忑,更多的却是抑制不住地激动欣喜。他连忙向下部署接站的安保准备,又叫上地区专员,便火急火燎往车站赶。
这一路上,胡宏都没办法平静,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想着见到主席该说些什么、主席可能会问哪些问题、自己又该如何回答。他站在站台边,火车来得太快,没等他想好,就已经停稳了下来。
他和车上走下来的同志握手、问好,在带领下走进了主席的办公车厢。这时他努力稳住心神,手心还是没忍住汗湿了些。
主席同志就在眼前了。这位精神的老人亲切的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每一个人握手问好,让他们坐下说话。
“抽烟吗?”主席向胡宏这边递来两根烟,“这么晚还叫你们来真是打扰你们休息了BOB半岛!”
主席的手点了点桌子BOB半岛,又看着他问:“你们徐州这儿,有多少人口?下辖的地方有哪些?”
主席接着又提到从安徽换来徐州的盱眙、泗洪:“这两个地方可不差,你们江苏别觉着吃了亏啊!”
胡宏说到这儿,有些揪心,他如实像主席汇报:“有几个县还不错,但其他地方,总是遭大水啊!”
毛主席点点头,他望着胡宏,指示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啊!”这么一句话,胡宏牢牢地记着,一直记着。
主席和他们相谈胜欢,不觉起了话头,他问:“你们知道‘四’加‘南’读什么吗?”
“这个罱字读(lǎn)。是一种用作捕鱼或捞河泥、水草的工具,江南一带常用它捞泥肥田。”
毛主席赞赏地点点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记住了这个踏实又有学识的青年人。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东南沿海吹起,福建省被党中央定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为了加强福建省领导班子,经验丰富又勇于锐意创新的胡宏又一次遵从党的号召奔向了改革开放的前线。
胡宏被任命为福建省常务委员书记后,深感责任重大,他一方面拜访军政老干部,逐一会谈各级干部,尽快熟悉当地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他亲自赴各地考察,走遍福建省的山山水水,深入基层,亲自聆听群众建议。
改革发展带动了一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福建沿海一些乡镇,许多的民间小企业、小作坊,开始出现。
胡宏认为这是推动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强效助力,给予了最大的重视。
他也曾在江苏省发展过乡镇企业并小有成就,为此他特意组织由干部组成的考察学习团,亲自率队前往江苏取经。在吸收江苏发展经验的同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致力改正。
除了学习优秀经验,胡宏还致力于侨资的引进,他说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侨资的引进必将能带动企业的更快发展。
“我们多亏了项南、胡宏,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两位老人家是掘井人、植树人啊!”
2007年,胡宏同志因病去世,家人根据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他为之奋斗多年的第二故乡江苏。
在南京的功德园里,这位70余年为党的事业奉献全部的战士,在他深爱的土地上,永远的长眠……
他们从没想过身后名,但我们却不能忘记现在美好生活的背后,是多少这般的英雄在负重前行。
向毛主席致敬,向胡宏致敬,向所有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过贡献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