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越过山川湖海抵达属于我们的城市 纪录片推荐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2-16 02:25:27    浏览:

[返回]

  米乐·M6在这些纪录片里,我们将重新认识我们的栖居之地,读懂那些屹立不倒的岁月和流动绵延的生命;在交织的历史中,感受时代的奔腾,寻找文明的来处。

  首都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故宫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任何一个角度、任意一个季节,它都有独特的美米乐·M6。

  登长城、逛胡同,到了北京,一定要去看看凝聚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文化遗产,以及“老北京”的风貌与社会变迁。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承载民族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典范。这条城市轴线不只是北京地表实体的中心标志,更是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相信大家看完会感慨其在漫漫文明历史进程中积淀的文化光芒。

  每一条胡同背后都是一段历史。这部纪录片通过胡同里的故事,反映出老北京的风貌和社会变迁。“不是我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主创人员期待能捕捉、还原人们对胡同非常主观的“触感”。最终呈现的20个“触感”虽各不相同,但我们能从胡同客观的结构、环境、历史之中找到其中的联系和依据。如果去北京旅游,一定要去胡同转转噢!

  长城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承载了不同民族共同的荣誉与梦想。这部12集的大型纪录片通过中国长城诞生、兴盛与衰落的故事,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细致梳理,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对比碰撞,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长城,读解古老中国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100个故事围绕紫禁城的主要建筑和设计展开,每集6分钟,带你领略紫禁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故宫建成600年,收藏着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在这红墙之中,文物修复师,默默承担起了修复文物米乐·M6、保护历史的任务。影片共3集,总长度相当于一部影片,其中有鲜活的人物故事也有厚重的历史。

  讲述故宫的纪录片还有《故宫》《我在故宫六百年》《故宫新事》,大家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一面是肌肤的黄,一面是梦想的蓝,九曲黄河在山东奔腾入海。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这里沉积,使这里成为一片年轻的土地。黄河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龙山文化时期”或“龙山时代”上承彩陶文化仰韶文化,下启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是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城子崖遗址则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4000年前,先民是如何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古纪录片《城子崖》来了解。

  “五岳之首”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巍峨雄奇、幽奥俊秀,相伴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东方文化的缩影。

  这部16集的系列短视频以航拍为主,从山、水、海、岛、田园、城市、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等16个方面展现山东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系列片没有解说词,完全通过画面、自然声和配乐的结合,自然流畅地呈现。

  这是一部“出圈”的考古纪录片,共3集,每集50分钟,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影像再现遗址发掘研究历程,让我们看到了祖先生产生活、创造文明的生动图景。

  泰山在时间长河的浸润中形成了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纪录片通过记录泰山的自然、历史、人文,呈现泰山历史文化脉络与走向,从当代中国人的故事切入,以故事化的方式加以呈现。

  美食纪录片,以6集的篇幅,围绕历史渊源、烹饪技法、传统礼制、风土人情以及对鲁菜的探索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展示千年鲁菜的魅力与内涵。

  学院校友联络处之一设于山东青岛,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片《青岛自然笔记》《和合之路》《河海浩汤》和《文脉匠心》,从不同主题来了解这座滨海城市。

  春天的鸡鸣寺、鼋头渚,秋天的明孝陵、中山陵,四季分明的江苏,美是多元的。这片富饶的平原,山川秀美,水韵灵动,孕育了独特的人文风情,“诗画江南”总能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

  长江为伴,黄海为邻,江苏有湖泊近300个,大小河道2900多条,浩浩汤汤的扬子江、千古幽情的大运河、烟波浩渺的太湖、一碧万顷的洪泽湖,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滋养出鱼米之乡的丰蕴富腴。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江汉平原、江南水乡,横贯东西,绵延万里,在中华大地上奔腾了千万年。扬子江是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扬子风华》是大型季播节目《南京》的第七季,历时三年制作,共12集,围绕文明传承、水系地位、城市发展、天下文枢、中国现代化发源地、环境保护与开放共融等主题,展现长江文化。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在中国大地上绵延3000多公里,奔流南北,联通古今。这部中美合拍的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集,每集44分钟,由美籍历史学者费嘉炯(Andrew Field)带领观众行走中国大运河沿线余座城镇,通过当代中国人的故事,向世界呈现这条“活着”的运河。

  本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江南从荒芜之所到昌盛之地的嬗变过程,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南宋偏安,这些造成南北格局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都在片中得到了呈现。编导别具匠心地选取了江南园林、江南绘画、江南诗词、江南戏曲等进行重点介绍,对江南之美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艺术取景。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生态人文纪录片《太湖之恋》分为《江南之心》《锦绣风物》《碧水入画来》三集,从水利、物产、环保三大方面,展现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春节假期,我们可以跟随镜头徜徉太湖之畔,走进鱼米之香。

  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昆曲六百年》以再现、记实、动画等影像手段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还原其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处境。

  这是江苏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重点纪录片,《海路漫漫》《丝之路》《远航》三集以“一带一路”和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相呼应,讲述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扬州、泰州这6座城市与欧亚各国的经济互动、人文交流以及背后的精彩故事。

  江水奔流,激荡出长江文化千年绵亘;水系丰盈,勾勒出“极目楚天舒”的壮阔图景。这就是湖北。

  长江转个身,留下一众弓形湖泊,令湖北赢得“千湖之省”的美誉,交织的江湖水脉也成就了“九省通衢”的繁荣。

  在“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群山之中米乐·M6,深藏着一片平地——大九湖,被称为“神农江南”。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及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为这片土地增加了许多神秘感。

  毛色鲜艳靓丽、习性温和可爱的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动物。而神农架正是是金丝猴的主要分区。

  这部航拍纪录片分为国际版和国内版。其中,国际版共10集,每集5分钟,邀请英籍网红主持人Morag Hobbs来到湖北,用体验的方式进行讲述。国内版共5集,每集25分钟,借助“天眼”,全景呈现湖北的灵秀山河、魅力城乡、人文科技和建设成就。

  神农架位于北纬31度,是湖北境内的一片原始森林地区。关于这片神秘的土地,有许多传说,而纪录片聚焦于其独特的动植物种类和原生态环境,带领观众进入秘境。

  这部多集纪录片通过海外视角展现了湖北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韩语、日语主播走遍湖北,带领大家在山水如画的恩施、在烟波浩渺的三峡、在道教圣地武当……领略让世界惊叹的荆楚传奇。

  大家还可以通过《江城武汉》《今日宜昌》,以及《黄鹤楼》《千秋三峡》等纪录片来了解湖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词中最负盛名的一首。诗人苏轼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概括了西湖的美。

  “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西湖,这颗“人间天堂”里的明珠,一年四时都令人神往。

  在浙江,壮阔与柔美交织。钱塘江,潮水万马奔腾;千岛湖,小岛星罗棋布;乌镇,乌篷船穿梭的水乡古朴典雅……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米乐·M6、距今5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1万年的上山文化,良渚遗址发现了5000年前中国最大古城。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纪录片更多地来了解。

  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记录杭州四季的人情味,用杭州方言诠释节气主题。每个节气都有专属的主题,并用杭州方言加以诠释。临摹了杭州街头巷尾角落里的一处城市风景,用微小的事件组成杭州四季的人情味,生动地呈现一幕幕城市剪影。

  “水气、花气、和气、僧气、文气、秀气、豪气”,是西湖实在之美和写意之美的写照。纪录片通过展现西湖相关的历史人物、景物、文物与风情,表达出西湖独具的生活方式、态度和情感。

  “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这是多年前古人对钱江潮声的描写。和大多数在漫长岁月中归于平静的河流不同,钱塘江入海口依旧保留着壮观的涌潮,“钱塘潮”也成为了杭州的一张名片。该片通过《听潮》《看潮》《弄潮》三集,将人与潮休戚共生的时空画卷展现给观众。

  纪录片将良渚文化放在全球视野下,呈现了良渚人的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信仰等,体现了以它为代表的早期中华特色,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钱塘江流域这块辽阔土地上蕴藏着怎样的人类密码?纪录片展现“上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讲述了“一颗稻米”的前世今生,印证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

  璀璨的海洋文明曾在福建留下许多独特印记,它们有些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有些还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又称“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在辗转迁徙中,发扬古老建筑技术创造的“世界建筑奇迹”,是“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土楼之外,福建的世界遗产还有:“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

  这部8集的纪录片以围观视角,用25个人的故事拼出“海上福建”的一个个切面,最终用这些切面全面展现出福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人的生活样貌。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是中国东南的文明长卷。纪录片全片长46分钟,通过记录闽江的文化形成、自然生态、社会样态,对其历史、地理、空间、生活进行了一次全新观照。

  “闽人智慧”系列人文纪录片《智在匠心》共10集,每集5分钟,通过八闽工匠对传统技艺的自述与理解,让观众感受东方文化的含蓄之美、纯朴之美、灵韵之美。

  福建土楼建筑群由15至20世纪建造的46座生土结构房屋组成,分布在稻田、茶园中。这是《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3集,为大家详解土楼的种种,展开一幅独特的风情画卷。

  还可以通过《土楼探秘》《土楼幻境》和《中国民居》的第六集《定方圆》来了解福建土楼。

  片长20分钟的《天风海涛鼓浪屿》夺得了中国电影最高的政府奖——“华表奖”。它是一部精美的风光音乐艺术纪录片,钢琴、音乐与岛上居民水融交融的生活,创造出了如诗如梦的意境。

  广东,《吕氏春秋》称“百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

  拍摄了5季近200集微视频的《广东印记》,记录了广东的历史、文化、地理、物产、民俗,等等。我们熟知的岭南建筑、牌楼文化、广东醒狮,以及增城荔枝、广东鸡仔饼、清远鸡等诸多广东美食,在其中都有介绍。

  广东的美食深得人心,已经推出8季的《老广的味道》,作为“春节最下饭的美食动作大片”推荐给大家。

  广东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丹霞山是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这部以方志为视角的系列微视频,每集5分钟左右,以短小的篇幅、精美的画面、简约的旁白,展示广东历史、文化、地理、物产、民俗等方面的独特印记。

  被誉为“春节最下饭的美食动作大片”的《老广的味道》至今已经播出八季,以食物为载体,以独特视角深入食材原生地,发掘老广们真实鲜活的日常美食之美——食材蕴含的风物之美、乡土之美、收获耕耘的劳作之美、匠心之美。

  以自然地理特征为线索,本片通过不同的主题,带领观众领略广东的自然美景和野生动植物的活力:大气磅薄的山野海洋、初展威风的幼虎、脆弱呆萌的海龟……跟随镜头,人们与万千生灵相遇,更与背后不可忽视的保护故事相逢。

  这是一部深圳自然故事系列纪录片,包括《湾区庇护所》《海岛食堂》《郊野秀场》三集,分别关注海湾、岛屿和郊野三种生境,展示深圳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漫步在并不算宽阔的街道中,抬头是1300多座摩天大厦、近8000座高层建筑。通过镜头,我们可以感受到“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画面。

  在镜头里,我们看得到香港的兼收并蓄、香港的“快与慢”和市井烟火。这里可能是你印象里的香港,也可能是你想象之外的世界。

  这一系列微纪录片从香港形象、文化、发展、活力等多个角度,通过故事化的讲述和沉浸式的体验,向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多元、立体的香港。

  本片航拍香港,以一天的时间作为串联,记录香港从日出东方到灯火辉煌的变换,展示了一个令人熟悉却又不一样的香港。

  台湾四周沧海环绕,境内山川秀丽,到处是绿色的森林和田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美丽宝岛”的美誉。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峡谷、玉山、垦丁、阳明山等都是著名的自然旅游景观。

  台北故宫博物院依山傍水,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台湾菜有海鲜丰富、酱菜入菜、节令食补等特色,倾向自然原味。著名的“小吃”文化也为大家所熟悉,各式风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台湾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

  纪录片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进行介绍,告诉观众的不仅是一些故事,一些情感,还有很多的期待。

  用将近5年的时间,累计400小时直升机高空航拍米乐·M6,以壮阔鸟瞰的视角,将台湾的山川美景一一呈现。

  这是一部可以带你寻觅那些最能代表台湾美食的纪录片。本着“不时不食”的饮食理念,纪录片按照节气的顺序,一直从立春讲述到大寒,涉及到诸多台湾本土的菜品,美食背后的社会人文也随之而出。

  本片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大陆年轻人,在春节假期骑行台湾的经历。主人公全程自编、自导、、自剪,从旅游的视角,真实地还原了台湾。片中不仅有鲜为人知的美景,还有当地美食,以及热情好客的人民。

  纽约、温哥华、新加坡,都有我们的校友联络处。这些城市有什么特点?我们同样通过纪录片来了解——

  ●纽约是一个全球性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建筑而闻名。我们可以通过《纽约:一部纪录片电影》《布鲁克林桥》《纽约我爱你》《纽约唐人街》等片来了解纽约的多样性和魅力。

  ●温哥华有200多年的历史,纪录片《走进加拿大——温哥华》为大家呈现这座非常宜居的城市;《再会唐人街》则可以让我们了解温哥华的唐人街。

  ●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美称,我们可以从纪录片《魅力近邻新加坡》《新加坡:世界的十字路口》了解新加坡的种种。这里要特别推荐新加坡的美食纪录片,《食尚新加坡》《舌尖上的新加坡》和《寻味新加坡》在讲述新加坡美食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背后的人文故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