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浅论中国园林文化摘要:本文从园林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南北文化差异的比较,明确中国南北园林的基本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加强各种文化范畴之间的交流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国园林、南北园林、苏州园林一、园林的定义: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描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二、中国园林的发展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三、园林的功能: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米乐·M6、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四、中国的园林文化中国园林文化一向都是崇尚自然、崇尚城市建筑中的园林文化的。中国的园林文化深受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文化上的色彩和思想上的意义。中国园林是自然式山水园林,园林的设计中体现着崇尚自然的原则。中国园林的文化中,水、亭、景的相互映衬虽然是人工之作,但是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究“巧夺天工”。这种在精致的园林之上追求的自然,有着深刻的道家思想上的含义。而道家的崇尚静的思想,也反映在了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之中。我国古典园林多以静态的水面作为园林布局中心,以形成质朴淡雅、含蓄深沉的园林氛围;而西方规则式园林以“动”水为美,注重水法的千奇百态,多以喷涌、流动的水体为构园重心,以形成热闹、活泼的园林环境。而又由于佛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园林在讲究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还比较讲究意境。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诗意并且讲究诗意之外的意的话题。中国园林的讲究意境,不但讲究客观景观的自然美好,还要求这些客观的园林之境还可以与主人的心境和意识相互交融,完美地融合起来,以体现一种诗意的追求。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承载中国人的文化,这些文化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五、中国园林的特点: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米乐·M6。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六、中国园林的南北区别: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北方,随后发展于南方,最终又通过南北园林的吸收融合,重新在北方达到极致。自周文王修苑囿、筑灵台以来,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魏晋北朝的山水园林,再一路经隋、唐、北宋、元、明的宫殿园林,发展到最终成为园林之首的圆明园,北方园林一脉相承着皇家园林的尊贵与大气,与南方小巧婉约的私家园林形成风格鲜明的南北两派,共同创造出璀璨耀眼的园林文化。然而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南北园林的风格特征仅仅有模糊的概念,既不知道它们具体的差异米乐·M6,也不清楚自己会更喜爱哪一种园林。那么,南北方园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来说南方园林,由于江南一带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其园林设计以繁复和细腻为主,大多依水而建,景观遍布。其建筑结构不拘形式,清秀淡雅,但也因而略显简陋。由于南方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因此整体规模偏小,以人造景观为主。由于南方多雨,因此园林内多走廊亭台。总的来说,南方园林紧凑巧妙,以水为核心,以花草奇石为主要景观,整体散发着如江南女子般的婉约。而拥有皇家血脉的北方园林,在规模、景观、建筑上则与南方园林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方园林普遍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而景物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由于北方降水量和气候条件与南方迥异,所以北方园林中较少人造的景观,而强调与自然山水的结合。正是因为皇家园林的血脉,才使得北方园林往往能够选取集天地精华的山水文脉间大兴土木,这是南方私家园林无法做到的。因此,北方园林之景往往以自然的河湖山川为主景观,景致大气开阔,给人以自然的震撼之感。以云佛山畔的中式别墅观唐云鼎的园林为例,其西面为滔滔白河,东面为云佛山胜景,远处更有三山环绕,绿树成荫。值天高气爽,风轻云淡,令人不禁游目骋怀。而北方园林的建筑则注重沉稳尊贵,如观唐云鼎以白色和灰色为建筑主色调,配以经典的硬山式屋脊与朱漆红门,表现出燕云一带的雄浑气度。北方园林的建筑还非常重视院落,观唐云鼎正是以近3米高的围墙围合出私密庭院,使庭院外的山水景观与庭院内的私人景观相映成趣,而又互不干扰。总的来说,北方园林极具规模,强调自然山水米乐·M6,建筑更具尊贵感和皇家感,私人院落与园林景观融分有度,好似一个气度沉稳、内心丰富的豪杰显贵。 在北京的别墅市场上,中式别墅一直以其厚重的文化感和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而受到消费者、投资者的青睐。不同的中式别墅以不同的园林风格为主体基调,有些项目以南方园林为特色,但由于北京的气候条件不具备南方园林所需要的湿润和多雨,因此这样的项目反而失去了南方园林的神髓。而如观唐云鼎这样以北方园林风格为主的项目,则凭借其山水环绕的位置、皇家园林般的布局、豁朗的私人院落,散发出北方园林的尊崇和高贵气质,成为中式别墅市场上的佼佼者。 七、中国园林的代表: 历史上著名的有:西周素朴的囿,秦汉宫苑“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园林遗产的保护: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近年来苏州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等,积极保护园林,巩固扩展申报成果;深入挖掘园林文化内涵,弘扬吴文化。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按照“保护、疏导、恢复、发展”方针,使园林之城名副其实。苏州园林和绿化局从世界同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国际标准实施对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和规范,建立现代化的园林管理体制:一是恢复性保护;二是挖掘性保护,如拙政园再现明代文征明《三十一景图》,沧浪亭重现林则徐珍贵遗迹等;三是建设性保护;四是接轨性保护,拙政园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景点,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也被评为4A级景点。苏州园林不断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如虎丘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吴文化活动,网师园特色夜游及怡园水仙展,狮子林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石湖串月,沧浪亭兰花、菊花展,耦园水乡特色游等;苏州园林还抓住“保护、开发、管理、服务”四个环节,使古典园林成为体现苏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九、园林文化的传播: 20多年来,苏州园林艺术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式庭院“明轩”后,“品牌”效应凸现,先后设计、建造并获多项荣誉:日本池田“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雀鸟公园、美国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99昆明世博会“东吴小筑”(获综合大奖)、美国波特兰“兰苏园”等,使苏州品牌的园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户,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欧、亚、美等专家学者来苏州考察古典园林。 第28届世遗会在2004年6月28至7月7日在苏州召开,是中国政府承办最高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会议米乐·M6。将近100个国家、500多名代表到会,及中外记者等,共800多人。有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苏州,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4]高洪芹.浅析东西方建筑的差别[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144. [5]王娟.神话与中西建筑文化差异[D].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6]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02,(4):13一l6.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车前子.江南天堂园林与苏州[J].中国国家地理,2007,(3):1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