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文化,包括园林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继而也影响到特定环境中的园林形式。地理环境是区域性的,文化也必然带有区域性的色彩,因此世界上才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多种文化及园林形式。
如果我们按自然状况的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的大自然(wild nature),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cultivated nature),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中西方园林在形式上的不同: 中国园林源于对第一自然的模仿,而西方园林源于对第二自然的模仿,两者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不过,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来自对自然的模仿,或是纯自然,或是人类生产生活改造了的自然。因此,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的特征——地域特征,在园林起源的时期就是园林形式来源的最重要的因素BOB半岛。
园林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从园林的起源上来说,早期的园林实际上就是在人世间建造人们所追求的“天堂”。这种地上的天堂并非完全由花园的建造者凭空杜撰,而是源自对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最美好的景色的模仿和抽象。怎样的景色是理想的呢。
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景色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他们把风景称为“山水”,体现了古代中国的自然观。中国园林的起源就是从模仿这样的自然景色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可以说,中国的园林发展是从对原始自然的写实到写意的模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始的自然景观是模仿的原型。
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 那里的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山川。不断泛滥的尼罗河带来肥沃的冲积平原是富庶的象征,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经过耕种的农田和果园才是美好的。因此,古埃及的园林是从对农业景观的模仿开始的。
从那时留下的壁画中我们可以概览古埃及的庭院,四周筑有方方正正的高墙,入口处建着埃及特有的塔门,有甬道直通住房,形成明显的中轴线。轴线两旁对称布置凉亭和几何形水池,池中养鱼和水禽,种植睡莲。甬道两侧和庭院周围成行种植椰枣、棕榈、榕树、无花果等。整体布局采取方直的区划、规划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
(3)宗教性浓厚:园中有人首狮身、金字塔BOB半岛、方尖塔等宗教性建筑物,庭院结构庄严整齐。
古埃及最早的园林——树木园BOB半岛、葡萄园和蔬菜园都是实用性花园。展现的是经过耕种的农业景观,是几何式的自然,西方园林就是以几何式的形式开始发展的。
最初的园林,无论中西方,都是以实用性为主。只不过在中国,园林很早就从以实用性为主的囿、圃或沼转换为以观赏性为主的园林。在这一转换的过程中,古代中国人选取了地域景观中天然形成的一部分作为园林的原型。而西方的历史园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兼而有之的BOB半岛。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由于艺术的高度发展,园林的观赏性似乎强于实用性。但进入中世纪,实用性在花园中又占了主要地位。即使到了19世纪,许多花园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实用性传统。西方的园林,不仅是观赏和游憩的场所,很多情况下也是进行生产和园艺实验的场所。可以说,西方园林发展的原型是农业景观,并且由于西方园林漫长的实用性的传统,其历史园林一直与农业景观关系密切。
从本质上说,欧洲园林中的要素——花坛、水渠、喷泉、整齐的树林甚至风景园中的草地树丛等,都来自农业景观。花坛是不同作物种植区的抽象,水渠和喷泉直接来自于农业灌溉的形式,整齐的树林是果园的再现,自然的草地则来自于牧场风光。农业景观和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的特征一直是西方人欣赏的对象和西方园林模仿的原型。这里面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农业认识的差异, 西方文化是把农业、园艺作为一种文化来欣赏的。无论英语、法语还是德语,“clture”这个词不仅有“耕种”的意思,还兼有“文化”的含义这恐怕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中世纪近1000年的漫长时期,园林主要是修道院和城堡中的庭院BOB半岛。由于修道院的生活中,僧侣们所需要的物资几乎都由修道院内部生产,所以造园的主要目的是实用而不是游乐。蔬菜园、草药园等经济性很强的花园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是花园的主要部分。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花园,几乎是纯观赏性的,花园内部不再有生产性的部分,但是建造这些花园的目的是为了享受乡村的恬淡生活和欣赏田园风光,因此花园建在视野较佳的山坡上,形成了层层的台地,而周围是一派美丽的乡村景色。这样的花园形式是由意大利特有的自然地貌特点决定的,也是与乡村景观紧密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