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现存的几座重要的皇家园林几乎都在北京,颐和园、北海、景山,以及故宫中的御花园、乾隆花园
北京园林的特点也许是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傅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给人一种平衡的美,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殿内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
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南方的自然情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BOB半岛。
北京园林的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
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北京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十分明艳。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此外,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柱梁,更显得庄重,建筑整体来说古朴淡雅,另具风采。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北京皇家园林,它汇集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的精粹,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规模宏大,全园总面积近300公顷,由万寿山、昆明湖和宫廷区组成,其中水面占了四分之三。在园内,有亭、台、楼、阁等各种形式的古建筑3000多间。
作为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博采中国各地造园手法,既彰显北方山川的雄浑大气,又暗蕴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将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融为一体可,谓是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于一身。
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形制与清朝皇宫紫禁城一样沿着一条南北中轴线,从昆明湖畔,依万寿山山势,宫门、大殿、楼阁,层层向上递进,直至山顶最高处宗教建筑“智慧海”,在郁郁葱葱的松柏簇拥下,形成一组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壮观的建筑群。这其中,位于山腰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阁高41米,八面三层,踞山面湖,巍峨高耸,统领全园。
马家花园实际上是对马家的住宅和花园的统称,总⾯积为7500平⽅⽶左右,其中花园部分为4500平⽅⽶,在北京算得上中等规模的园林。
花园位于宅院西部,其东有两路四合院,为马⽒家眷居所,格局紧凑⽽完整;再东为⼀座戏楼,四卷棚勾连搭,供唱堂会、办庆典之⽤。住宅与戏楼在的院落中也点缀了⼀些⼭⽯和花草,与花园部分相呼应。
花园⼊⼝偏西,同时也是整个宅园的主⼈⼝,门上原有“公正廉明”匾额,为民国时10位名流联名所赠。⼤门之西为五间门房,之东为账房,再东布置佛堂和库房等辅助⽤房。辅助⽤房的东西两端还各带汽车房。花园布局随地形展开,形状并不规整,通过假⼭和游廊分隔为六七个⼤⼩不⼀的院落。
⼊门即见⼀组⽯峰,宛如屏风,挡住后⾯的景观,与辅助⽤房⼀起构成⼀个类似倒座院的空间。转向东⾯,迎⾯墙上开有四扇屏门,可通宅院,但平时并不开BOB半岛,⼀般多从南边的⽉亮门进⼊住宅部分的井院。再向南则可穿过另⼀座屏门进⼊花园的主体院落。
园中主要的两座厅堂分别采⽤两卷棚和三卷棚的形式BOB半岛,虽不显⾼⼤,但进深很深,室内可以作灵活隔断,亦为晚清以来园林建筑所常见的模式。马家花园的另⼀个特殊之处,是此园并⾮附属性的游赏之地,⽽是主⼈的主要居住⽣活场所,建筑物多有特定的功能,不是单纯的景观性轩榭BOB半岛,⽽且特别设有财神庙和南书房,分别供奉赵公元帅和鲁班,显⽰出马⽒家族的⾏业特点。
假⼭上专门设有台球厅,也反映出民国以后的上层社会的娱乐⽅式的变化。这些功能类型的建筑,在清代的私家园林是很难见到的。园中的游廊很长,多带有坐凳栏杆,爬⼭绕屋,⾼低起伏,萦回穿插BOB半岛,且与住宅部分的过渡很⾃然。同时,园中所有的道路均采⽤与颐和园⼀样的甬路,两侧铺设⽯⼦,中央部分为菱形的⽅砖铺地。马家花园的假⼭⼭⽯,⼤多数都是从已经荒废的圆明园中运来的上好湖⽯和青⽯,尤其是湖⽯,有数款带有乾隆御笔题款的佳品。尤其是台球厅所居的⼤型假⼭,虽然⾼⼤的主峰已经不存,但其形态⽓势⾄今仍⼤致保留,颇有⼭岳余脉的⽓象,是北京私家园林中的佳例。
在中华文化的大观园里,北京园林可谓是其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也可以说,北京园林,是中华文化的一座宝库。这座宝库,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