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园林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园林象诗,因为它含蓄;中国园林象画,因为它耐看;但中国园林既不是诗,也不是画,而是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由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生命体,一年四季都蕴涵着勃发的活力。应该说,世界上园林的样式和风格很多,但真正能体现“可持续发展”和谐理念、体现艺术和自然结合而不留斧痕的恐怕首推中国园林了。地处江南水乡的上海具有健康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上海,无论公共绿地,还是房产中的景观工程,都难觅中国园林艺术的踪影。
上海不应仅仅满足于经济都市的地位BOB半岛,还应大力打造文化都市BOB半岛,注重“文化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有建设经济都市与建设文化都市并重,上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大都市。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是没有文化的城市。综观世界名城,泰国曼谷为“佛庙之都”;法国巴黎是“博物馆之都”;意大利威尼斯称之为“水城”;俄罗斯的莫斯科是“图书馆之都”;美国波士顿既是现代工业城市,又是拥有哈佛、麻省的“文化之都”。这些城市性格鲜明、特点突出,没有人怀疑它们文化都市的地位。和这些文化都市相比BOB半岛,上海所谓的都市文化里似乎多了几分小气,多了一些对科技的炫耀,却缺乏深厚的人文气质BOB半岛,多了一些现代性的浮躁,而少了一些传统性的凝重。上海原先已具鲜明文化特征的里弄文化、江南园林文化所存无几。这与努力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形成浓厚人文精神的发展目标极不相符。
“海纳百川”作为上海文化定位无可厚非,但“海纳百川”不等于有着各种各样洋名的楼盘或别墅群,不等于绿地景观也按“洋”度身定做;不等于到处是大幅草坪、几何花园;不等于洋式的、印象派的、甚至莫名其妙的雕塑或塞纳河畔、伦敦塔下的世界名胜等不伦不类的东西充斥大街小巷;更不等于不根据地域、气候、土地差异,随处种植所谓的“异域名贵植物“。”海纳百川”应有自己的“核心”,而这一“核心”毫无疑问地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容纳并蓄”。
意大利新理性派的阿尔多罗西在其洋洋大观的《城市建筑学》一书中认为:城市是由它的标志和母体组成,二者缺一不可。标志可以更改,但母体却始终隐藏于人们的头脑中,成为阅读和识别城市的重要基础。不容置疑,上海绿地景观建设的“母体”应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东方园林艺术”。因为:
绿地景观的营造方式和职业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社会人际关系发展的目标BOB半岛。上海人际关系发展的方向就应是中国园林所表达的“和谐自然”。在上海现代化的进程中,多一点文化思考,让上海的绿地、景观工程多一些中国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