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被称为“我国四大名园之首”。
拙政园位于苏州东北街,它的面积达5.6万平方米,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也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这个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和曲水之趣著称。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BOB半岛,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被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1505年至1521年的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苏州,购地修建了一个园林,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为“拙政园”。
据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徵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徵明的画作《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及手记《王氏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根据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文徵明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BOB半岛,因为这块土地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
因此,文徵明以水为主体BOB半岛,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人们的视觉层次中。 园中后来一直留有许多文徵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代表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徵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徵明相当喜爱植物,并且,园中超过一半的景色都与植物和或植物本身的涵意有关。 当时刚刚建成的拙政园,规模宏大,园内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倚玉轩等建筑。 倚玉轩又称南轩,位于远香堂西侧临池,是四周带廊的三开间小轩,主向朝西,与旱船香洲隔水相望。步下三级石阶向北,即是兰曲平桥,向南有游廊,通向小飞虹廊桥。
这一带曲廊弯环回转,形成一曲尺形的小庭院,院内原先植青竹数十竿,青竹在诗人笔下有碧玉之美称。成园之初,文徵明《拙政园图咏》中曾有“倚楹碧玉万竿长”之句,轩之得名亦源自此。 小轩东廊直接主厅北边的大月台,与之成犄角之势,是拙政园中部名景之一。 清代的学者曲园居士俞樾当年游园后曾为园主人题写小篆“听香深处”4个字,额悬于轩西向廊内,并评说:吴下名园以拙政园为最,其南一小轩,花光四照,水石俱香,尤为园中胜处。
后来,此匾遗失BOB半岛。小轩在建筑上也颇有特色。为了方便赏景,共有3个出口,除西向主门外,南向、东向的轩廊上均有出入口,堪称处处邻虚。屋顶为歇山构造,曲线优美BOB半岛,歇山山花探入水面,从对岸山岛看来,其倒影上下相衔,分外姣好。
王献臣所建的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王献臣死后,其子将园卖给了徐佳。徐佳是紫芝园主徐封之弟,也是另一名园“东园”主人徐泰时的堂叔父。 拙政园被徐佳所得后,徐佳以己意增损其中的建筑和布局,使园林失去了原本的意蕴。此后,徐氏家族在拙政园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后来,徐氏家族衰落,拙政园也逐渐荒废了。
到了1631年,已破落近30年并荡为丘墟的拙政园东部园林为刑部侍郎王心一购得。王心一善画山水,他购买到这片土地后,开始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在1635年落成,取名为“归园田居”,从此,拙政园便成为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园林。
放眼亭为拙政园东部的最高点。登放眼亭,远可望园外闹市,近可观园内山水楼台。在园主王心一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的描述:
渡涧盘旋而上,是为紫逻山,以言其石之色也。上有五峰,曰紫盖,曰明霞,曰赤笋,曰含华,曰半莲,又谓之五峰山,有亭曰放眼。
整体上,拙政园最早的设计者文徵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吴门画派”的领袖,他在我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文氏的山水画作品中,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占有很大比重,这与明代苏州园林文化的影响以及文氏个人以“造化为师”的艺术创作思想不无关系。
在文徵明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堪称精品。在这幅图册中,对当时拙政园中的各个景点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刻画,画后均题诗一首,与所画内容相得益彰。 图册中的拙政园以水景为主,园内建筑稀疏,是一座茂树曲池,接近天然风光的自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