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一年来,科室认真贯彻落实局里的各项制度和决策,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市政园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抓手,按照探索、创新、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市政园林设施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工作制度,在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治合格、素质过硬至关重要,为此,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和参加单位组织的相关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业规章制度,在学习中细致深入查找不足,扎扎实实整改,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增强了努力干好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亲身体会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克服不足,锐意进取,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科室把创新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办事程序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科室岗位职责、办事流程和工作规则等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科室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园林绿化叁级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初审资料坚持进入政务大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提交存档和备案资料,注重节约,简化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尽职不越位,履职不错位,强化科室管理,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团队形象。
积极开展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认真遵守《城市绿化条例》《**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局《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要对各类在建、新建项目的绿化用地指标,绿化设计方案要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提出绿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明确绿化用地技术指标,突出绿化植物的配置技术要求,要对各类园林绿化工程实行绿化方案审查、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加强绿化工程管理,切实提高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养护水平。2015年对**·华府住宅小区景观绿化工程、**昌林花苑小区景观绿化工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和学校景观绿化工程、**中和教育港景观绿化工程等4家项目附属绿化方案进行了审核审批。对各项目的绿化技术指标、规划控制绿地率、绿化植物配置、硬质景观、园林小品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定期开展全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调查摸底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园林绿化行业及市场监管情况、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全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规划方面:全市六县一区,**完成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两县分别获得了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正在着手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其余各县未编制;绿化方案的审批管理方面:各县均疏于管理,注重了规划方案绿地率指标的控制,而忽视了绿化方案的审查审批,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不高,一些已建成的项目绿化效果差。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我市园林绿化行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相对滞后,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从事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的专业资质单位偏少,且分布不均匀。目前,我市现已注册取得城市园林绿化叁级资质企业19家,国家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家,集中分布在**两县区。市场管理方面:除部分造价较大综合性园林工程进入建设市场进行招标交易外,大部分园林绿化项目还游离于市场之外,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市场管理还不规范。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方面:各地还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管理粗放,且养护管理资金难以落实。
2015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9.19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了13.77%,比2014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任务完成较好的有**的“美丽**”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水生态文化风情线景观带建设项目、滨河东路绿化工程项目形象进展良好。
(一)各县区园林绿化养护认识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不科学,一些园林绿化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过分注重硬质景观和平面构图,轻视植物种植设计。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比例失当,造成品质降低,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缺乏法制保障,虽然一些地方加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法制保障薄弱,导致科学、法制和规范化的养护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二)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源头投入少。城市绿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模式,还没有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导致绿化规划实施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很难实施。
(三)专业人员匮乏,日常监管难到位。尽管各县区有专门的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但具有园林绿化专业的人才较为匮乏,使其专业监管难到位。
(一)做好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国务院和住建部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住建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的通知》等文件。明年,科室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适时进行全市范围内的业务培训,领会精神,提高能力,促进工作。
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及相关法规和政策,明年计划编制定我市《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用地面积计算规范》《城市绿化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我市园林绿化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其中更新造林0.86万亩。抚育和改造1.41万亩。全市完成造林4.48万亩。
面积0.22万亩。其中,1实施五大林业生态工程:一是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工程。重点是市区主要入口防护林、新北环防护林、河生态防护林、城郊森林、县城主要景观道路和环城防护林。城郊防护林建设二期工程完成面积0.1万亩。二是生态廊道工程。做好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防护林带建设和补植完善,完成面积1.46万亩。重点做好石武高铁(段两侧建设50100米)防护林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三是村镇绿化工程。围绕新农村及移民新村建设,依照“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要求,抓好县城、乡镇所在地和村庄绿化。重点做好临颍县村、村,区商桥镇村、镇村4个移民新村绿化工作。完成绿化面积1.12万亩。四是高标准农田林网工程。着力消除县区、乡镇结合部空档部位。重点抓好临颍县皇帝庙乡、郾城孟庙镇、舞阳莲花镇、北舞渡镇、马村乡、姜店乡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完成面积0.4万亩。五是森林抚育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森林抚育工作,抚育和改造1.41万亩。
适时启动湿地维护工作。开展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工作。做好许慎文化园、陈星聚纪念馆、小商桥遗址公园、凤凰岛森林公园等生态文化园建设。启动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编制湿地恢复与保护规划。
努力增加乡村绿化总量,以道路绿化改造、游园建设为重点。提升乡村绿化品味和内涵。
1道路绿化与改造工程。高标准实施东北入市口(高速北站—新北环)黄山路(沙北路—淞江路)太行山路(湘江路—淞江路)汉江路(嵩山路—107国道)祁山路(长江路—大学路段)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建成乡村生态景观道路。提高园林绿化档次。实施乡村道路补植补造工程。对市区游园、道路绿地缺株断档地段进行补植补造。开展市容市貌提升百日行动,对于乡村主街道,坚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综合绿化,增加绿化精品,提升绿化档次,丰富绿化内涵。
总结“星级化管理”试点经验,学习借鉴先进乡村管理方法。深入推进园林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做好游园、绿地、道路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做到园林植物整形、造型修剪优美,对缺株断档、草坪老化等现象适时更新改造,对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维修,做好园林病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治工作。以乡村主要入市口、淞江路、黄河路、嵩山路、长江路、沙北路等景观线路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线路。做好食博会等全市各项重要活动以及“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绿化管理工作,以优美景观扮靓城市。
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每个县区至少完成1个园林式乡镇和1个绿化示范村创建任务。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庭院)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县区”园林式乡镇、绿化示范村”创建以及“弘扬生态文明。提高绿化水平。强化创建单位的动态管理,对2006年、2008年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取消荣誉称号。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国际森林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为载体,加大舆论宣传,搞好组织引导,动员适龄公民履行法定植树义务。
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林业产值达到29.01亿以上。编制我市特色林业产业10年发展规划。依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布局”要求。
一是加快优质果品基地建设。以郾城区龙城优质鲜桃生产基地为依托。提高品质,扩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突出“桃文化”特色,发展林果休闲观光业。举办市第三届优质鲜桃采摘节暨优质果品鉴评会,扩大节会的规模和影响力。新发展桃树栽植面积1000亩。扶持发展召陵区和经济开发区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源汇区晚秋黄梨种植基地和优质石榴种植基地,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
二是发展壮大木业加工基地。以木业加工基础较好的临颍县杜曲镇、舞阳县太尉镇为中心。促使我市木业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林产品加工附加值。
三是强力推进种苗花卉经济林基地建设。落实政〔2010〕26号文件精神。积极扶持发展,把种苗花卉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四是加大林下经济普及推广力度。引进、总结、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模式。发展林下经济面积6000亩。
规范林木采伐审批顺序,认真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贯彻实施的决议》研究新形势下的林木采伐管理方法。森林、林木采伐量不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林木凭证采伐率、合格率、征占用林地审核率均在90%以上。开展冬季严打、三夏”三秋”护林防火、野生动物维护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和盗猎、贩卖野生动物行为。规范木材经营加工,依法严格木材流通监管。加强森林公安、园林监察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严格落实行政处罚逐级上报审批制、执法责任追究制、首问负责制、罚缴分离制等。从严控制各类伐、移城市树木、临时占用绿地的审批,落实好“禁伐期”制度。加大对城市游园、绿地、景观道路的巡查管理,重点治理侵占损毁绿地、乱扯乱挂、随意摆摊设点等行为。开展春蕾护花保果、百日护绿、绿化区禁牧等专项行动。加强园林执法与养护管理之间的协作。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防、防治和检疫工作,适时开展飞机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有害生物天敌防治科技研究。
科学编制我市乡村绿地系统规划。严格绿线管制制度和绿地指标控制制度。大力推进“规划建绿”严格实行“绿线管制”制度。对全市乡村规划区内各类绿地“绿线”进行界定,根据新修订的乡村总体规划。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它用,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对侵占绿线的依法从严查处。
注重培育、维护乡村大树。组织开展“维护大树在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全社会营造“关注大树、关注生态”良好氛围。对全市的大树进行全面普查,采取复壮措施,进行专项养护。提请市政府公布《市古树名木录》
整合土地、资本、技术、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围绕林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具有高效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重点扶持发展伊人黑玫瑰、胡桥园林等示范园区建设。注重发挥乡土科技人才作用。加大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引进林木新品种30个,推广新技术5项,建成1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制定林业地方规范1项。组织科技下乡活动35次,培训林农10000人次。组织好林业园林系统科技人才培训工作。以园林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引进乡村园林绿化宿根花卉、园林景观植物新品种30种以上。以园林管理学会为平台,组建园林科技创新团队,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重点启动《宿根花卉在乡村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市河植物生态维护和营造技术研究》乡村园林绿化垃圾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桃树延期开花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研究,加快科研效果转化。组织开展园林技能大赛。
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开展林改回头看活动。登记合格率95%以上。积极协调金融平安部门,制定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林业平安等办法;做好林权管理中心建设,抓好平原林改示范区建设。
二)深化园林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提高园林管养水平。
三)加强乡镇林业中心站建设。依照国家林业局规范化林业站建设规范。提高林业基层站建设标准。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时创新党建工作形式。认真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加快领导干部领导方式转变。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工作。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不时提高干部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做好大学生村干部、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丰富廉政文化进机关内容,办好《廉政文史剪辑》加强对权力运行关键部位的监督。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力度。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守业的良好氛围。
集中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作为社会监督员,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强化“三种意识”和“创森精神”教育。加强效能建设。开展监督评议等,促进全系统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年度政风行风评议和涉企科室评议中取得好成绩。
随着现代城市景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市政园林工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同时市政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探讨市政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以提高市政园林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分析了市政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市政园林建设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1)市政绿化施工主体多元化,管理混乱。由于绿化工程的迅速发展,绿化工程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相关政府部门不能全部把握绿化项目,致使一些市政住宅小区绿化环境陷入尴尬境地。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又要达到规划部门的绿化必须达到30%。将工程交由一些没有资质的单位做,不科学的插花种草和树木,由于不遵从植物的生长规律,造成花木枯死,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2)市政园林施工不能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市政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谁还不会,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至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机构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3)市政园林建设的造价管理松散。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个工程经济问题,它还综合了技术与管理方面为一体。市政工程中造价控制人员除要有市政工程和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到测量方面和计算机制图的问题。由于市政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项目的成本会随着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变化,如材料价格变动、设计变更、工期变化等,都会影响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而到目前为止,因为工程的成本预、结算失控导致工程停工的事件却屡见不鲜,这说明了我国市政建设的造价管理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市政园林施工缺乏专门的绿化监理。现阶段,大多城市的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至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绿化工程品位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因此加强绿化施工管理,规范绿化市场势在必行。
市政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交付使用和设计目标的实现,而且对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加强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园林绿化行业,明确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1)实施市政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和准入制。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全市的的宏观调控。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退出绿化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的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2)对市政绿化施工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明确相关法规是必要的基础,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新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旧的规定与上位法调整范围不一致,加之,近年来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调整,使执法主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对规定进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为确保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切实履行工程管理和监督职责,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使施工安全监管责任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应该引进一支不仅有建筑、水电等工程师,而且必须有园林工程师组成的绿化施工监理公司,对绿化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实施控制。如:在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方面,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在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方面,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
(3)加强市政园林建设造价管理。推行市政工程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园林景观建设是综合的科学和艺术的创造。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创造过程中各方面、各环节的密不可分。特别是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自然式园林建设,其设计和施工相互关联,与通常的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有很大区别。长期以来园林建设行业都把设计与施工以2种不同形式进行阶段划分并实施建设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工程建设运作缺乏主体控制,组织协调工作量大,设计变更和修改较多,难以发挥设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导致投资增加。而且目前园林建设评价标准缺少量化依据,其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审美角度不一样,往往设计方案与竣工现状大相径庭。采用项目总承包方式,其设计、采购、施工由—个工程总承包公司实质性承担,承包商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全面负责,这样能实现在—个主体下对设计、施工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深度交叉和内部协调。促进承包商主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确保园林景观的功能和艺术性前提下,对整个工程造价起到有效地控制。目前,国内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小区试行园林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国外园林工程建设表现为美式园林、欧式园林与东方风格,分别以美国、法国与日本为例介绍下国外的园林工程项目。中世纪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地理和文化中心之一,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织汇合,成了各种新事物、新思维的发源地。因此,法国园林景观的发展也与欧洲的大背景具有紧密联系。大部分欧洲国家具有两种景观概念,形成了具有两种倾向的景观思维。这种现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来自于景观”这个词语的产生和演变。在近30年时间里,欧洲大陆国家要比英美国家更关注景观的历史性问题。而景观的另一个印象,是作为地域的一部分的物质普遍性形成了地理学科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特点之一。
美国园林相比我国而言,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有着完善合理、高程度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化体系,在新材料、新优品种、和新产品开发运用上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在园林行业市场化运作上日渐成熟和完善,比如,园林工程建设产业已成为美国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园林苗圃协会的可靠推算数据,美国园林景观的产值2007年到了582亿美元,其中,有58%的产值产生于园林养护,35%的产值产生于园林工程建设,7%的产值产生于园林设计。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日本园林建筑相对少,体量小,也弱化了人造的痕迹,极力尊重自然营造的风格。较少用围墙等,即便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近。在山水营造方面,空间和尺度都相对偏小,一般都用草皮覆盖土山,而不一定用假山,水系也更贴近自然的溪流和沼泽,人工味较少。在植物运用方面,日本大部分绿化使用低等级植物及草地的方法则显出日本人的相对谦虚和谨慎。
为加强对园林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我国《园林法》及《园林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起监督作用,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其目的在于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证园林项目的使用安全及环境质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区的质量监督机构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对本地区的园林工程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园林业虽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但是仍有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
我国的园林行业法制和标准化建设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着手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较早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了百余项拟编制执行的技术标准,并颁布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又颁布了《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地管理办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的统计BOB半岛,建设部已经颁布的城市绿化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有了26项等。这些法规和标准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渐建立并巩固和推广,在组织生产、指导生产、规范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园林行业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建立实施,为推动我国整个园林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并使我国园林行业的管理逐步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的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在召开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九五”期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该有总体的量化指标,比如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并提出了创建“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的设想。到了2010年,城市规划简称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供给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进步,园林行业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内容也不断丰富扩大。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协会可以利用自身组织优势和组织效率,为政府提供可靠的行业信息,帮助政府实施园林相关的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的联系,协调园林产品的市场价格,加强与国际联系,帮助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生存空间。从我国园林行业看,目前还缺乏能整合各方面的实力,能代表各方面利益与诉求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养和发展更加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园林中介机构,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分种BOB半岛,七分养”,养护管理是园林v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施工完毕并不代表园林建设的完成,只有高管理、高质量的园林养护,设计意图才能逐步得到体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建设中,“重建轻养”现象非常严重,用上亿元的建设投入,却不考虑建成后的日常养护,使罢花一现的国际或国内“一流”,维持不了多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我国现代园林行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晚,尽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现在的规模与发展程度看,同国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我国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但有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研究,比如晓光著《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2011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刘伊生著《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200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而且细分到专业工程质量与控制的研究,比如:刘绪明著《钢结构质量管理与控制》(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郑霞忠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2011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王宗波著《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指南》(2005年,黄河水利出版社)等。
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园林工程质量研究领域,对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研究文献大量涌现了出来,而且有了明确的施工内容和工种的划分,比如:孟兆祯著《风景园林工程》(2012年,中国林业出版社);王良桂主编《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2009年,东南大学出版社)等等,以上众多文献专著大部分作为大中专院校的教材使用,作为园林工程施工的忮术性指导和规范。但从园林施工企业管理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偏少,将管理与施工技术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全市GDP常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0年全市GDP达3564.76亿元,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十五”以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城市绿化美化活动,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泉州市园林绿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截至2010年底,泉州中心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48%、37.6%、11.8m2。“十五”以来,泉州市先后获得过“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模范” 、“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但随着泉州市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现行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何有效破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的难题,是园林绿化行业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关系到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能否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由于《泉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正进行修编,中心市区用地性质调整改变较大,导致原有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充分有效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部分建设项目未按规定留足绿化用地,挤占绿地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单位甚至将规划绿地开辟为停车场。
各片区指挥部和交通、水利绿化工程由各业主单位负责组织建设,有部分未执行方案报批,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制度也未实行,致使一些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标准较低,施工质量差,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草坪轻乔木、重移植大树轻种植小树、重色块轻灌木、重整形轻自然、重一次成形轻自然生长等错误倾向。个别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了速成景观,大规模移植大树、高档树以及不适合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为保成活大规模修剪,不但对树是摧残,从整体上来说也是对当地生态的破坏。
截至2010年底,泉州市中心市区建成区公园个数为27个,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晋江两岸的绿化景观没有统一规划,龙眼林及丰富的湿地滩涂资源未被合理利用,现状开发程度较低,沿江仅设体育公园、江南公园、金山公园、石笋公园及尚未完全建成的笋江公园,且现有公园面积较小不成规模,公园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完善,凝聚和吸引人气的功能较弱。
老城区(主要为鲤城区)人口的高密度和设施的不配套导致城市绿地人均指标的“走低”。老城区建筑拥挤,绿地面积较少,缺绿、少荫、少花现象较为严重,小街小巷大部分花池的植物或花灌木比较杂乱,修剪不整齐,有些花灌木已老化,有少量花池缺株,个别花池更是黄土露天。
一些地方和地段只建不养,存在“重建轻管,建管脱节”现象,部分绿化带甚至被沿线居民开辟为菜地种菜。
绿化用地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础,没有地建设无从谈起。随着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城市规划区已扩大到2980平方公里,作为大泉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主要依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尽快完成修编并报市政府批准纳入城市总规中实施。同时,要严格执行《泉州市城市绿线管理规定》、《泉州市城市绿化绿色图章管理规定》等配套管理制度,绿线范围内的土地必须按照规划要求逐步建设成为城市绿地,不能擅自改作他用,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对于违反“绿线”管理制度的单位或个人要从严处罚,并责令其恢复原状。严格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对绿化设计方案从规划、设计、施工三个层面提出技术性指导意见,提高绿化档次,同时健全完善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的跟踪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
对于城市主要节点、景观地带、公园、广场、主干道的绿化规划方案实行公开竞标,在绿化规划设计阶段即引入竞争机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以提高城市景观设计水平,创造园林精品。对公园、主干道等绿化项目实行规划方案报批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绿化工程施工监理、质检制度,规范园林绿化建设秩序。加强政府投资园林绿化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库入库审核,对入库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及淘汰制,对承担政府投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被评为不合格的企业清出名录库,并于一年内不再接受其入库申请。
加强泉州市城市卫生管理考评中心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城市绿地管养考评机制,提高城市绿地管养水平。由市城市卫生管理考评中心定期组织市、区两级园林管理部门绿化考评人员对市区园林绿地(含施工养护期绿地)养护管理质量进行统一考评,考评结果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并作为市、区两级财政拨付经费的参考依据,对考评成绩靠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考评成绩优异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进行经济奖励。
建立“大园林”思想,以规划设计做先导,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科学合理选择材料、植物品种,提倡优先选用本地树种,推广各项节能技术,提高养护水平,科学决策。通过设计手段达到植物的合理配置,减少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浪费。在绿化设计阶段,注重增加乔木面积,减少草坪和需要常年修剪的色块面积,特别在城市中用地紧张,有限的用地种植乔木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生态效益的作用远远大于草坪。城市的行道树和隔离带更应尽可能地以乔木为主,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改善道路环境。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晋江两岸从河口到金鸡水闸基本都在中心市区范围内,具备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为上档次滨江公园的条件。晋江两岸滨江景观带应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各公园的定位和定性,要在进一步对现状的文物古迹、文化、水文、植被、土壤、城市景观视廊及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同时应尽量与现有公园相衔接,宜在公园现状基础上适当完善和提高,避免重复建设。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上档次标志的植物园,年内要精心组织实施好一期工程建设并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2.3 探索园林绿化资金投入及建设新模式,为园林发展注入更大的后劲和活力
根据国家要求,城市园林绿化维护建设费用应不低于城市维护费的15%,各级财政要保障市、区两级绿地管养及整治经费及时到位。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经费仍然主要靠财政拨付,如果长期靠财政这单一支出,财政压力是比较大的。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新体制,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格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在保证政府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把投资园林绿化建设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对于高标准、高档次、具有较高观赏性和较强娱乐性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思路,建立起有偿提供园林服务的新型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和创新,为城市园林建设注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在老城区建筑拥挤,绿地面积较少、增加绿地困难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地,结合危旧房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见缝插绿,努力增加老城区居住密集区绿地面积。同时积极探索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绿化新形式,对各类墙体、桥墩、屋顶等进行立体绿化,沿围墙、楼旁种植攀援植物、爬藤植物等垂直绿化植物,增加老城区绿量,丰富城市的立体植物景观,满足市民出门见绿的愿望。
城市绿化必需讲究“三分建七分养”,同时发动广大市民参与绿化管护。单位或个人可采取定期参加养护管理劳动、资助养护资金等方式,“认养”绿色广场、公园以及景观路等绿地和行道树。为鼓励“认养”,园林部门除了向绿地“认养”人(单位)颁发证书外,还可在其“认养”的绿地上立牌或予以冠名。
探索建立节约型园林绿化发展模式,加大园林绿化科研投入,加快科研成果生产转化。例如可对园林垃圾资源化处理进行立项研究,研制无害、多功能、高效的营养基质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还有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园林绿化灌溉的研究等。另外,由于近年来暖冬气候异常、大量外来苗木以及园林绿化植物新品种引进等原因,造成城市病虫害种类增加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及园林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很有必要深入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专项研究。
2008年是昆明市城市绿地建设发展最大的一年,也是历年政府重视力度最大、投入最多、树木栽种最多的一年,在近两年创园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2月,市委、市政府对昆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部署,市委仇和书记指出,昆明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开发、管理、经营应该成为云南城市化、城镇化的典型、示范和样板。大干2008、拼搏2009、攻坚2010,冲刺“十二五”,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镇(村庄)花园化的原则,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生态昆明。城市绿化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为原则,树立“绿化是城市第一形象,生态是城市第一基础设施”,“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不比状态、但比生态”,“不比高楼大厦、但比绿化美化”的理念,加快主城区绿化空间普查,全面实施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大幅度增加绿地空间,建设绿地广场,努力营造“放眼满目春、无处不飞花”,“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人在园中走、车在丛中行、楼在花丛卧、闹市森林中”的景象。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尽快形成环抱市区的绿色屏障。
(一)城市园林化。在主城范围内进行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建设精品绿地,提升城市景观,注重绿地的连通性,拿出寸土寸金的中心地段搞绿化,按照“保证市民步行5分钟或500米就能到达绿地广场”的要求和《昆明入滇三十五条河道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控制性规划》,利用城市周边良好的森林植被建设生态公园,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完成了莲花池公园、翠峰公园、五甲塘湿地公园(二期)、小庄游园、金汁河游园和社区小游园建设。
(二)道路林荫化。对城市主、次道路进行了“查缺补漏,视觉补差”,按照“增绿就是增氧、就是增富”的理念,各条道路以“同规格、同树种、等距离、无障碍”为原则,对广福路、新昆洛路、东风路、人民路、环城路等道路进行绿化改造,提高覆盖绿化面积和绿化丰厚度。制定了昆明市2008年今冬明春栽种落叶植物工作计划和《昆明市园林绿化树木种植月历》。把原来一年一次的植树月规范为一年进行两次植树活动,并按照树木的生长和气候条件适时进行植树。
(三)大力开展群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学校以及“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评比工作,出台了《驻昆省级公共单位建绿补绿实施方案》。办事处与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签订增绿补绿协议,有效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对158家园林单位(小区)组织专家考评,评出园林小区54家,园林单位104家,目前,全市“园林单位”有676家,“园林小区”300家。
(四)园林绿化无盲区。树立“市政工程园林化,园林绿化‘化’市政”的理念,在主城规划区330平方公里范围内广泛开展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对现有的公园、广场、绿带,按三个百分之八十增绿补绿,对绿化盲区迅速开展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扩大绿化空间、增加绿树总量,全面拆除临违建筑,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开展主城和呈贡绿化盲区零申报工作。主城累计完成拆临建绿面积62.54公顷,完成297个绿化未达标小区补绿工作,新建19个屋顶花园,完成423个停车场绿化改造,重点对4自来水厂、6个污水处理厂和虹山煤气站进行园林化建设。
(五)实施城市绿线制度。昆明市政府以城市绿线管理上位法为依据,结合《昆明市城镇绿化条例》和《昆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制定并颁布了《昆明城市绿地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绿线年3月完成了主城城市绿化空间普查工作。完成了一亩以上及一亩以下的公园绿地调查工作,与市人大协商保护办法,在《昆明日报》上对252块公园、游园、绿化广场等城市绿地进行保护公示,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将其列入永久性、强制性保护。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量和规划绿地增量,做到巩固与发展共存。
经过努力,2008年昆明主城、三个开发区和呈贡新区范围内,种植大树171.44万株、攀援植物190.8万株; 2008年主城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43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5.69%,比2007年增长1.85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39.68%,比2007年增长1.3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10.16平方米,比2007年新增1.73平方米。
(一)按照“55建绿”、“百米见绿”的工作要求落实园林绿化任务。2009年继续加大全面绿化力度,在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按照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的要求,广泛开展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完成主城和呈贡新区绿化盲区零申报、绿化未达标小区零申报、十五条出城道路绿化盲点零申报、沿三十五条河绿化盲点零申报、环滇池湿地绿化盲区零申报等绿化工作。在主城区及呈贡新区新增绿地915.23公顷,建设行道树专业苗圃100亩,种植乔木80万株,种植攀援植物70万株。十个县(市)区在规划建成区范围内按照“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工作的要求综合整治河流沟渠,建设公路、铁路防护林地、面山风景林地等,逐步完善城镇生态环境。
2009年园林绿化任务突出按照“出行5分钟,500米见绿”和“百米见绿”两个重点,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均匀性,提高绿地对人们服务的均好性,提高人们对绿地的享受程度。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来展开“百米见绿”工作,一是在城市主、次干道沿街进行“百米见绿”工程;二是改造老旧小区建设集中式绿地;三是完成35条入滇河道绿化带建设工作和“河长林”建设;四是建设昆明主城、呈贡新城之间的30-100米宽的生态绿化隔离带。
(二)以园博会为契机,提高昆明市园林绿化水平。2009年昆明市成功举办了昆明市第一届园博会,呈贡新区、石林县经过半年紧张的建设,举办了昆明市第一届园博会――春融公园、品园,两地园博会在6月16日全市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工作现场会召开的当天开园,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首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10月29日,宜良、安宁举办昆明市第二届园博会。
(三)县城绿化指标高于主城工作。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25日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2009年各县(市)区绿化建设指标和任务的通知》(昆政办〔2009〕61号)下发各县(市)区,将9个县区2009年的园林绿化工作任务再次调整,使整体绿化指标高于主城。
(四)采取“方格法”方式,对主城1722.3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全面绿化盲区普查,要求各辖区制定实施计划和任务,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圆满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盲区绿化建设任务。
屋顶绿化(Green Roof)国际上的通俗定义是一切脱离了地气的种植技术,它的涵盖面不单单是屋顶种植,还包括露台、天台、阳台、墙体、地下车库顶部、立交桥等一切不与地面自然土壤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殊空间的绿化。它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结构特点、荷载和屋顶上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材料,通过一定技艺,在建筑物顶部及一切特殊空间建造绿色景观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屋顶绿化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园林教科书上的“屋顶花园”,而是把它提升、扩大为一个新的行业。其与地面绿化同属城市园林范畴,是城市园林的一部分,但如同园林区别于林业一样,同属而又有别,它有诸多不同于地面绿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当代园林发展的新亮点、新阶段。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不断增加。我们开始慢慢地接触到欧洲、美国、日本等的屋顶绿化技术。与国外的屋顶绿化技术相比,我们还处在一个研究的阶段,相关联的材料检测标准、设计规范标准、施工规范以及相关的验收标准都还没有国家标准或者规范出台。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尝试,尽管起步较晚,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地产行业的进步,屋顶花园建设也正在逐步兴起。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将屋顶花园建设列入城市规划之中。2004-2008年《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要求,北京市的高层建筑中30%要进行屋顶绿化,低层建筑中60%要进行屋顶绿化。2005年,北京建造了10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相当于5个中山公园的面积大小;2006年,北京城八区的80多个楼房屋顶将实施总面积约l3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而从2006~2009年,每年将争取实现屋顶绿化25~30万平方米,4年总计建设总面积约100~120万平方米。上海市绿化局提供的一份最新信息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该市已建成屋顶绿化近12万平方米,屋顶绿化2005年纳入上海绿化管理条例,新建住宅和商务楼均被强制推行屋顶绿化,这样全市有可能增添1~2亿平方米的空间绿化。从北京、上海的情况看,屋顶花园在我国大城市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全国卫生城市的评比及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屋顶绿化必然被更多的城市纳入规划建设之中.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实践证明,屋顶绿化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办法。
对于大多数中小城镇和建筑来说,由于受资金来源不足、法律配套不完善、技术和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屋顶至今还是处于被忽视的境地,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据测定,一座城市如果把屋顶都禾嵋起来进行绿化,那么这座城市中的二氧化碳较之绿化前要低70%。因此,开发屋顶花园在我国的前景十分广阔。
2.1.1技术规范的制定。在德国,屋顶绿化的标准是FLL,这个标准是当今屋顶绿化领域内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一项指南,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园林绿化行业都需要遵守这项规定(渥尔纳·皮特·库斯特,2005)。在国内,深圳市在2000年出台了《深圳市屋顶绿化(花园)工程技术应用规范》,北京市也在2006年新出台的《屋顶绿化规范》对屋顶绿化中的植物种类选择、各种材料荷重、绿化施工操作程序、绿化种植区构造层、屋顶园林小品设计、植物防风固定技术、养护管理技术等各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技术指导和规范。考虑到各城市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屋顶绿化对于植物材料的特殊要求,在我国,各城市必须制定各自的屋顶绿化技术规范,以使屋顶绿化在我国更加规则合理地发展。
2.1.2各技术部门的协调合作。屋顶绿化涉及到建筑、园林、工程等多门学科技术,这就需要各领域互相协调合作。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屋顶绿化施工队伍。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就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纵观德国屋顶绿化,其将建筑、园林、工程几门学科成功揉合起来,形成了结构、基质、植物三者相互结合的技术体系,并且得到了技术认证。国内正是缺少这样的一个系统化的屋顶绿化系统。
2.1.3专门的研究机构。国内屋顶绿化还存在各种各样技术上没有克服的困难,要研究不同建筑结构对不同种植绿化的选择,种植层和植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低层建筑与高层建筑屋顶绿化以及南北方种植植物的差别,工程防水的要求和做法等。就北京市来说,由于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等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屋顶绿化植物选材方面存在困难,克服这个瓶颈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德国1982年在屋顶绿化方面就颁布了相关法规:要求在新建或改建建筑项目申请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同时申报屋顶绿化的设计,否则不予受理,做屋顶绿化可以少交50%~80%的排水费,屋顶绿化项目可以得到政府免息或低息贷款等等。在日本东京,法律明确规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m2者,屋顶绿化面积必须达到20%。在我国,具体到北京,屋顶绿化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没有切实的法律制约,所以在屋顶绿化与开发商或者业主的实际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这些政策就显得苍白无力。成都在屋顶绿化政策方面有很宝贵的经验,首先出台了非常强有力的激励政策,比如由市政府的重大办来牵头,市规委、市建委、市执法部门,还有市园林部门组成立体绿化办公室,要求新建筑必须实施屋顶绿化;通过市政府发文件,把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的指标下达到各区县等等。各级政府能否转换角色,变单纯的引导BOB半岛、鼓励为强制实施,为推进屋顶绿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屋顶绿化事业的未来。
当前国内在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市、乃至园林生态城市等方面方兴未艾。然而,其概念仍然模糊不清。环保部门、建设部门乃至林业和旅游部门都涉及此项工作,但大多数都是从自己管辖的局域范围来认识这项高度综合的复杂系统工程的。国家建设部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设定的新目标是“旨在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虽然强调生态园林城市比“园林城市”更高层次,但在其建设目标中并没有明确“生态园林”的标准。而环保部门则强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方向发展。
而近年来,当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绿化成为热门,城市园林建设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广场绿地、景观大道、小游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时,也暴露诸多问题。
2.1 市政园林施工不能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 城市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谁还不会,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至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机构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2.2 市政园林施工缺乏专门的绿化监理 现阶段,大多城市的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至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绿化工程品位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因此加强绿化施工管理,规范绿化市场势在必行。
2.3 市政园林建设的造价管理松散 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个工程经济问题,它还综合了技术与管理方面为一体。市政工程中造价控制人员除要有市政工程和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到测量方面和计算机制图的问题。
由于市政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项目的成本会随着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变化,如材料价格变动、设计变更、工期变化等,都会影响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而到目前为止,因为工程的成本预、结算失控导致工程停工的事件却屡见不鲜,这说明了我国市政建设的造价管理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1 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和准入制 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全市的的宏观调控。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退出绿化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的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3.2 对绿化施工进行监督管理 明确相关法规是必要的基础,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新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旧的规定与上位法调整范围不一致,加之,近年来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调整,使执法主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对规定进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为确保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切实履行工程管理和监督职责BOB半岛,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使施工安全监管责任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应该引进一支不仅有建筑、水电等工程师,而且必须有园林工程师组成的绿化施工监理公司,对绿化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实施控制。如:在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方面,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在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方面,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
3.3.1 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同时,做好市政项目的储备工作。建设项目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是必须遵循的管理制度,市政项目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因此,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度和深度,这是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前提。
3.3.2 按降低成本目标进行控制。就是指以降低成本计划和各项生产消耗为目标进行控制,这样才能监督和如实反映实际成本支出,正确记录和核算实际成本,不断扩大节约效果,纠正超支和浪费偏差,使降低成本目标成为市政建设成本管理的指针。
3.3.3 成本反馈控制。成本反馈控制是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及经济工作的特点,建立在完整的计划控制和连续反映的信息系统之上的控制。总之,在控制项目工程成本上,一要编制费用计划;二要严格审核费用支出;三要经常对费用计划与实际支出作出比较分析;四要经常研究减少费用支出的途径。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随着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市政园林建设将会不断出现新要求、新变化、新问题。对此,我们应超前准备,创新管理,确保市政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深圳自建特区以来,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放在了主要位置,深圳每年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各绿化指标上都有大幅度增长,先后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保护臭氧层示范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非常典型的现代式花园城市。
倡导“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生态优先” 作为城市建设的理念。深圳强调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因素。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深圳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并且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以1994年被评为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为起点,深圳城市绿化用“生态第一”来转变绿化工作思路,强调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积极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2004年9月2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在深圳举行,深圳在《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宣言》签了名。深圳的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绿化费用纳入政府部门预算,安排足量的建设、维护、改造和管理经费。为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2008年2月29日,深圳推出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及9个配套文件和80个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等系列文件,提出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最干净、最生态化的城市,推动深圳向国际一流城市靠拢,建设成为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如近期建设的一些工程建筑就运用了最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环保技术,在日常使用中,绿色服务理念贯穿于始终。
深圳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环境,把绿地系统分解为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系统――城市绿化用地3个基本组成部分,构筑了全市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完善的绿地系统,确立了南北贯通、西联东拓、中心强化、两翼伸展的“组团式网状”空间结构。从特区南面、北面以及主次干道两侧设立了浓密的绿化带,分别有城市绿化隔离带系统、风景林带、滨海绿带,并且用城市干道两侧的绿化带将市区的大小公园串联起来,将逐渐岛状化的大型生物栖息地有机联系起来。如近期的绿化工程海滨栈道建设就是绿道网规划建设的一个典范,届时东部海滨栈道将全线贯通,串联起百年中英街、盐田港、大小梅沙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与正在建设中的蛇口至红树林15km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遥相呼应。而且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基础。
(1)实施道路绿化提升。道路绿量普遍比较大,绿化档次较高,在改造完成特区内100多条主次干道后,还利用周边的公共绿地营造出一个个“森林岛”。 如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上步中路两旁的绿化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2)在居住小区、工厂等单位大力实施“绿钉子”工程,破硬造绿,见缝插绿,实施沿街单位的拆墙透绿或扩绿工程,使单位内部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如华侨城社区,是全国首批绿色社区,公共绿化面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设林荫广场,加强生态停车场建设,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林下进行嵌草铺装。
(3)在公园建设上,深圳在2010年之前,新建各类公园300个,其中郊野公园13个,市政公园约25个,社区公园250个以上,使全市公园达到500个以上,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城”。 大量的社区公园、路边带状公园与市政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连成一体,展现在市民面前更有人情味和亲切感。
(4)重视“立体绿化”来扩增绿化容量,如对城市立交桥侧面、干道的边坡和挡土墙进行垂直绿化,不但遮蔽了单调的灰色墙面,减少了热辐射,而且美化了环境。同时鼓励业主修建屋顶花园,实施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绿化。
绝大部分种植大规格苗木,而且新品种的应用也非常到位,花灌木新品种、乡土树种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滨河路、新洲路、泥岗路、侨香路、龙珠大道等大型林荫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配置,提高绿化景观水平,营造多层次、多色彩的林荫道景观。最有代表性的是福田区800m的绿化隔离带,不但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地形地貌,多种树种混合,使得整个隔离带景观优美,结构合理,色彩丰富,而且将观花植物配在绿化带中,形成了兼顾生态又具有景观效果的园林式绿色屏障。深圳市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建设生态风景林约8000hm2 ,主要是通过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对山林进行树木优化,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态与景观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了既有良好生态功能又能凸显景观功能的多功能、多效益森林生态系统。
深圳根据自身的特点,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具体环节上,综合考虑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措施,优化城市空间系统,大力推广种植本地乡土植物。如在立交桥转盘,快慢车道分隔带等非游憩绿地建设复合层结构的生态混交林,既极大的提高了城市绿量和可视绿量,又大幅度减少了浇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在园林绿地管理上,形成了一套较为节约的、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实行“政府履行监管职能、购买服务、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运作”的政策,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智力支撑和经费支持。
文化是园林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没有生命力。深圳在园林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植物配置等各个环节,尽量融入文化因素,实行文化建园。如洪湖公园兴建咏荷碑廊等雕塑,浓缩历史文化,构建人文景观;荔枝公园,注重文化细节,把园内所有的桥梁、亭阁、楼台等景点向国内外专家征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莲花山公园,突出改革开放成就的主题,成为人们缅怀同志的重要场所;2010年深圳南山将筹建文天祥纪念公园,以弘扬民族正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建设园林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建成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城市供水、燃气、供电、通信设施完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加强了治污保洁工程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了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和市容市貌水平。
在生态城市发展良好的基础上创建和谐城市,以此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生态建设的程度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维护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这是深圳实现绿色之梦的三阶段,因此深圳要在充实城市经济实力的过程中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功能,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在对国际行业的绿化标准进行掌握,参考建设部对“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中指标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深圳本地的生物气候条件,人文历史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准,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等多方面涉及的问题,克服各种阻碍性因素,把握有利的部分,建立一套体现深圳自己的地域特色、可操作性强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从而尽快完善提高深圳市绿化标准水平,使其系统化、流程化。
为推进特区关内外生态环境一体化,深圳仍要继续科学严格实行规划控制,搞好城市区域功能分工规划,把中心区与边缘城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大城市体系。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改造,努力改变城中村“脏、乱、差、挤、危”的落后面貌。重点加强城市过境水系、周边湿地和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绿地,加强水土保持和危险边坡整治,加快土地复绿,保护恢复生态用地。要规划好深圳的空间绿化系统。目前深圳屋顶绿化率偏低,只占1.05%,即使已建设的屋顶绿化大多数也是简单的屋顶绿化,花园式屋顶绿化较少。因此,首先完善屋顶绿化的标准,制定一些配套的鼓励政策,统一施工规范,调动多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对屋顶绿化进行科学指导。全力推进特区内外生态环境一体化,特区外的城市绿化相关指标明显比特区内低,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差的脏乱差现象在特区外时时可见。随着深圳特区扩容,要着力消除二元结构,突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区内外城市环境的整体协调,进行同城同标准园林绿化和管养。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单位应该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积极探索新的专业化养护方式和方法,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水平。政府部门积极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养护管理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未经批准侵占城市绿地、乱伐树木和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强化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灾情,维护绿化成果。
深圳市高度重视和依靠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城市绿化工作水平,努力把深圳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未来的深圳,以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以高标准绿地系统规划为蓝图,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创立城市绿色文化,建立城市绿化建管机制,力争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进而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1] 黄酉红,石 英.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模式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7):17~19.
园林管理相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现在大多数园林的管理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的规则,无法使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政府管理机构对公共管理没有做到应有的职责,没有强化公共管理,导致园林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互合作,不能做到协调统一,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对整个的园林管理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园林管理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受上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虽然得到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但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园林管理的意识淡薄,不明白园林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园林管理得不到重视,甚至认为不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园林管理不再是保护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娱乐场所,它也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实际功效。
只有进行大量的科研分析,才可以进行园林规划建设。不进行科研分析,就不能使园林设计满足于城市的规划中,不能使园林在城市中体现最大化的价值。设计园林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整个城市提供服务,真正地发挥园林中绿地效果,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地方建设城市园林,就会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都有帮助。由于城市人口的日剧增多,用地紧张,再加上资金不到位,加上城市绿地规划不科学、得不到实施,没有被充分运用。
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绿化行业的管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许多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配合,不能协调统一地为园林建设服务。各个部门之间都不想把精力投入到园林建设中,园林建设就发展不全,也有许多园林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不懂行业的发展前景,这都需要加强。
只有不断创新,园林管理才会符合时代的发展,才会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地对园林管理进行创新,才可以提出更加适合于现代园林在城市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不断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园林管理机制,城市园林的管理会逐步提高。
园林的建设不单单满足人们观赏,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也要为整个城市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需要我们园林工作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公众共同参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只有我们共同为城市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城市将会更加美好。在园林建设上,要多宣传,多做活动来提高民众的园林绿化意识,让园林建设和保护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去,成为城市的特色。也要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保证园林事业的进行。
提升园林管理的重要一步就是规范城市绿化。而城市绿化则要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依据来发展,使园林绿化融入到城市中去,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绿化就是保证其生态化和可持续化,任何城市的绿化都要有其基本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城市绿地才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这其中,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也需要我们市民的共同参与,还要把城市绿化向乡镇延伸,在绿化上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规划管理要面向社会,保证其公正性,提高民众的参与,真正实现规范城市绿化管理。
政府在城市园林中的主要职责就是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想要发展城市园林就需要我们对政府职责进行创新,在体制和本质上进行创新,把园林管理当成一个行业管理,让园林管理在市场中竞争,接受市场的考验。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园林的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我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水平,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2009年城市绿化工作意见。
深入贯彻落实*大、*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振兴*老工业基地“高度关注民生,创造宜居环境”精神,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为目标,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个性鲜明的城市绿化生态体系,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009年市区计划新增、改造绿地1000公顷,其中:市重点工程绿化940公顷(其中含荒山绿化613公顷、新城区新增绿地110公顷),各区新增绿地60公顷(其中:鼓楼区10公顷、云龙区10公顷、泉山区10公顷、九里区10公顷、*经济开发区20公顷)。
2、各县(市)和贾汪区要加大基础绿化,大幅度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力争年绿地率增加1个百分点;要尽快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规划的编制工作;要以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带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新发展。
3、各级开放型公园、广场、主次干道附属绿地等50%以上达到精品绿地标准和要求(其中,市级绿地达到60%以上,区级绿地达到40%以上)。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单位、居住小区绿化养护管理精品绿地达标创建活动,推出3-5个绿化养护管理示范单位或居住小区。
4、市、区两级开放型公园、广场、主次干道附属绿地等绿化养护管理100%实现招标管理。已完成综合整治的老居住小区的绿化养护管理50%以上要进行招标管理。3月底前,各区、各相关绿化养护管理单位完成开放型绿化缺株断带斑秃补植完善和绿化提档升级。
5、市区新增市级园林式单位(或居住区)22个,省级园林式单位(或居住区)11个,其中:鼓楼区市级6个,省级3个;云龙区市级6个,省级3个;泉山区市级6个,省级3个;九里区市级2个,省级1个;*经济开发区市级2个,省级1个。各县(市)、贾汪区新增市级园林式单位(或居住区)35个,省级园林式单位(或居住区)14个,其中:丰县市级2个,省级1个;沛县市级3个,省级1个;铜山县市级8个,省级3个;睢宁县市级5个,省级1个;邳州市市级10个,省级5个;新沂市市级5个,省级3个;贾汪区市级2个。
1、突出重点,打造精品BOB半岛。按照“优化布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突出重点、突破弱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围绕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治理修复、城区绿荫绿园三大类工程,市区重点打造云龙湖风景区、市民广场、汉文化景区二期、奎山公园、东珠山公园、百果园,以及大马路三角地、万通酿造、塑料彩印、双拥碑景观绿化等极品、精品工程;加快采煤塌陷区和采石场等山体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重点抓好故黄河、九里湖、京杭运河等生态脆弱、敏感区域的生态治理,打造滨湖、滨河景观廊道;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进一步拓展市民休闲空间,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市民休闲游园便利度和满意度。各县(市)、贾汪区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力争建成一批国内一流水准的精品绿地。2、优化布局,提质增量。按照“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原则,各区、各单位要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按照市民出行300-500米就有一处公园绿地的要求,继续通过规划建绿、拆违拆旧建绿、破墙透绿、垂直增绿、屋顶添绿、见缝插绿,围绕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出入口、滨河景观带等重点框架和节点,建成一批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便民使用的公园绿地,进一步均衡优化城市中心绿地布局,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同时,按照管理权责,各单位要继续加强原有绿化补植完善工作,提升现有道路、街头游园、小区等绿化水平和景观效果。
3、规范管理,巩固成果。按照“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养护”的要求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园林绿化管理单位要明确权责分工,完善考核措施,做到机构、人员、经费、措施“四配套”,全面开展精品绿地达标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绿地养护管理水平。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执法管理专职队伍,强化绿化执法管理,有效巩固和保护绿化成果。
1、内容:包括绿化建设、绿化养护管理、园林式单位(居住小区)创建、园林执法管理、绿化工作资(材)料等。
①时间要求:严格按照市重点工程时间节点要求完成绿化任务。列入上半年完工和各区增绿的项目,市政府于7月份组织验收;列入下半年完工的项目,12月份验收。
市区新(改)建绿地规划设计方案应报市园林局审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3月30日前,完成上半年实施绿化项目的绿化规划设计方案报批;4月15日前,全面完成绿化规划设计方案报批。
总体要求:新增或改造绿地布局适宜、景观突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注重植物造景,基本形成乔、灌、地被、草坪结合的立体绿化配置;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节水节能、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