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半岛体育三章园林文化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2-08 13:40:13    浏览:

[返回]

  半岛体育• 所以欣赏景名,我们可以得到丰富的意 韵美的享受。如苏州的沧浪亭,四周有 水面数十亩,旁有小山,高下曲折,与 水相莹带,门前有石桥相通。北宋时诗 人苏舜钦丢官流寓苏州,买下这块地方, 傍水筑亭,作为自己的别墅。他给此园 起名为沧浪亭,是感于《孟子》中“沧 浪之水清,可以· · 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 · 我足”的诗意。

  •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史经历了古典园林和现代园 林两大阶段。 • 1、古代园林 • 就其艺术风格和建园特色,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府署园林、名胜游览风景 园林、寺庙园林和祭祀园林等。 • 皇家园林从最初的帝王苑囿发展而来,以北京的 园林为代表。它多与帝王离宫相结合,规模宏大, 色彩华丽,具有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如颐和园、 北海公园、雍和宫等。

  • 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的商代。商纣王在国都朝歌建有鹿台苑, 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建有沙丘苑。纣王 设酒池肉林,与嫔妃们裸体嬉戏,就是在 沙丘苑。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在骊山建 有阿房宫。按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 所描写,起规模宏大,连绵达300余里,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 高啄”。引川水入宫墙,“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歌台暖响”,“舞殿冷 袖”,可谓盛况空前。

  • 4、节奏美。节奏感是形式美的重要规律。 园林艺术的节奏美,主要是通过空间上 的高低、远近、疏密、聚散;形质上的 大小、粗细、软硬、轻重;色彩上的浓 淡、深浅、明暗、冷暖等变化而表现出 来的。此外,雨打芭蕉,风起松涛,水 波拍岸,鸟鸣林梢,也会通过声音的强 弱、快慢、长短,以及音色的变化给人 以节奏美的享受。扬州的寄啸山庄:

  • 3、色彩美。每一座园林都有自己的色彩美的 基调。如同是皇家园林,颐和园以黄色琉璃瓦 盖顶,配以雕梁画栋的长廊,色彩绚丽、雍容 华贵;而承德的避暑山庄则是素瓦灰顶,红柱 砖墙,色彩朴野淡雅,与“山庄”名副其实, 充分体现了二者的不同的个性。此外,随着季 节、时序、物候的变化,园林的色彩美也极富 变化,使游人获得丰富多彩的色彩美享受。

  • 园林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遗产中的 珍品,也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 资源。园林艺术为人们创造了更理 想半岛体育、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 不仅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 低噪音,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而且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 文化生活,怡情悦志,陶冶性情, 增进身心健康。

  • (一)外在的形式美。 • 园林艺术主要是以其外在的形式美因素 诉诸游人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的审美 愉悦。具体表现为: • 1、轮廓美。游罢一座园林,给我们留 下的总体印象往往是一种轮廓美。像大 型皇家园林颐和园,它的轮廓美突出表 现在以昆明湖作映衬的万寿山佛香阁上。

  • 这是颐和园的主体风景线,视野开阔, 气势恢宏,清新明快,又富有曲折变化, 加上湖中倒影在粼粼波光的作用下变得 虚幻朦胧,从而生动地表现了“河岳层 层团锦绣,华严世界有楼台”的意境。 园林的轮廓美最能体现艺术个性,所以 也最具艺术魅力。人们往往喜欢以这种 轮廓美为背景拍照留念。

  • 2、现代园林 • 依其艺术风格和建园特色,也可大致分为六类: 动物园林、植物园林、山水园林、博物园林、大 型综合园林以及游乐园林等。 • 动植物园林是园林要素配置和观赏内容专门化的 结果。 • 山水园林是古典园林的延续和发展。 • 博物园林继承了古典园林以欣赏山水风光为主的 模式,变为以欣赏某种文化精华为主。如北京的 世界公园、深圳的锦绣中华、安徽的黄山碑林等。 • 大型综合性园林和游乐园林,如各地兴建的度假 区、游乐园等,重在休闲娱乐项目,艺术欣赏的 成分减弱。

  • 园林建筑既具有满足人们生活、休息、娱乐的实 用价值,又具有供游人观赏的审美价值。造园艺 术为使园林景观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常采用宫、 殿、楼、阁、厅、堂、斋馆、轩、亭、舫、榭、 台、廊、门、洞、桥、塔、照壁、牌坊等多种建 筑形式。即使是亭,也要分别建成三角、四角、 六角、圆形、连环形等多种式样。园林建筑极富 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工艺精巧,因而在整个园林 景观中起着主导作用半岛体育,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 一、什么是园林? • 园林艺术不同于天然的自然山林,它是 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把山 水、花木、虫鱼等自然景物与建筑、雕 塑、绘画、书法、装饰、趣闻轶事及历 史文物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富有诗情画 意的立体空间艺术。

  1、叠石 规模宏大的园林可以通过选址截取自然山石风景 入园,像承德的避暑山庄、桂林的七星岩公园等。 但造园中更多的是选用挑、飘、透、跨、连、悬、 垂、斗、卡等多种叠石技法进行创造。大的假山, 或用土堆,或用石垒,或土石兼用,使之以小见 大,仿效自然气势雄伟奇突,轮廓曲折,构成优 美的天际风景线。小的山石,或单峰独耸,自成 一景,或蹲踞池边、楼侧、花间、路旁,作为衬 景,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园林艺术也 运用绘画的大写意手法,努力创造这种 生动的气韵,以假山传真山的气势,以 池水造湖海的神韵,以顽石显生命的灵 气,以山水抒主人的性情。如承德避暑 山庄的万树园:

  • 画意美,美在含蓄。园林艺术学习中国 画的写意手法,叠石成像,不求形似, 但求神似。乍看起来什么也不象半岛体育,只是 一堆乱石,但展开想象,漫漫细看,眼 前的石头就会“活”起来,或如虎踞, 或似鹤立,或像马奔,或若仙游。欣赏 这种含蓄美、抽象美,有时会比欣赏形 态逼真的雕塑制品更觉得有趣。

  • 2、形态美。园林的形态美,一方面体现 在园林要素的个体形态上,另一方面体 现在园林的总体布局上。南京的瞻园, 以山石的形态美取胜,园中假山千姿百 态,全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是明代遗物。 西湖的曲苑风荷公园,其形态美则主要 体现在夏日观荷上。园中以风荷景区为 主,五座荷池以桥相连,栽有50余种荷 花,自有一种清秀圣洁的形态美。

  • 这个过程一般经过应目—会心---畅神三 个环节,使我们得到 愉耳、悦目、赏心、 怡神的审美享受。 • 所谓应目,是指通过旅游观光者的视觉 来审视和感知园林艺术外在形象的活动 过程,其他感官如耳、鼻、舌、身等则 起配合作用。

  • 所谓会心,是指旅游观光者在审美感知的基础 上,进一步对园林艺术形象审美意韵的情感体 验。它具体表现为欣喜、兴奋、惊奇、感叹等 审美愉悦情绪,即平常所说的“触景生情”。 • 所谓畅神,是指随着审美情感体验的深入和情 景交融的升华,旅游观光者对园林艺术的审美 愉悦进一步强化,达到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只觉眼前景 物美妙无穷,神奇莫测,难以名状,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心中感到无比的快适和满足。

  • 创造园林选址时,首先很注意是否有充沛 的水源和便利的理水条件。理水时,讲究 一个“活”字。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比自 然水能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地反映和 体现水的动静曲折性格和美的性质。现代 园林中又采用机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和 手段,创造出各种涌流、喷泉和水幕,并 配以彩灯映照,使水显现出更多的神奇变 幻的魅力。

  • 到了汉代,不仅帝王们大建园林,豪 门富户也开始创建私宅园林。魏晋南 北朝时期,我国园林艺术受到山水诗、 山水画的影响,开始走向成熟,形成 了人文写意的山水园林特色。明清时 期达到造园的极盛时期,并形成了 “北雄南秀”的艺术风格。北方雄浑 浩大的园林如北京的圆明园、承德的 避暑山庄;南方玲珑秀巧的园林如苏 州的网师园等。

  • 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都倾注着艺 术家的思想感情,反映着艺术家的审美 情趣和审美理想半岛体育。同时还带有鲜明的民 族风格和时代特色,这就使园林艺术不 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而且具有内在的 意韵美。园林艺术内在的意韵美主要体 现在:

  • 1、画意美。中国画重在写意。早在晋代, 中国古典园林就接受了中国画的写意特 点。山水园林和山水画几乎是相伴而生, 相伴而进。造园要象画画那样,处理好 旷与幽、疏与密、朴与华的辨证关系, 使之相辅相成,让人揣摩回味。扬州的 小盘谷:

  •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代表,扬州、南京、 上海、广州等地也保存不少。它是由 历代达官贵人、豪商富户和文人所建。 一般规模较小,但园中奇石秀水、亭 台楼阁、珍树奇花,无不典雅秀美。 且能以小见大,仿效自然,显“移天 缩地”之功。如苏州园林之冠的的拙 政园、杭州的西湖、苏州的虎丘等。

  • 寺庙园林,大多建在山奇水秀的风景 名胜区内,与寺庙建筑和宗教活动相 协调,一般布局都比较严谨,强调中 轴线,艺术风格以幽雅古朴、庄严肃 穆为特色。如北京的碧云寺、潭枳寺 等。 • 祭祀园林,如山西太原的晋祠半岛体育、成都 的、陕西的黄帝陵等。艺术风 格上与寺庙园林相近。

  • 3、景名美。题写景名,在我国古代叫 “点景”,是园林艺术意韵美的点睛之 笔。正如《红楼梦》所说:“诺大景致, 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 也断不能生色”。好的景名,要抓住园 林整体景观的主题或某一个单元景观的 特点,调动提名者的审美情思和才气, 进行高度概括,以达到“状难写之景如 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 效果。

  在园林中栽植奇花异草,放养珍禽异兽, 本身就具有观赏价值,可丰富园林景观, 同时增强了园林的动态美,使园林富有 野趣。园林中的松、柏、梅、竹和各种 奇花异草,既可围合空间,调和色调, 强化景观的节奏感,而且为巧借天候创 造园林四季景观提供了物质条件。

  • 5、道路 • 园林道路不仅是解决园林游览交通的 手段,也是连接各个景点,使之成为 有机的艺术整体的纽带。在你游览园 林的过程中,它又是导游路线,引导 你从一个景点走向另一个新的景点, 更新意趣,增加游兴。园林道路依山 顺势,绕湖穿林,或石砌、或油铺、 或卵石镶嵌,或合土夯筑,极尽曲折 变化,创造出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 而“竹”字又是由两个“个”字组成的, 竹叶的形状也恰是一个个“个”字。因 此,题名“个园”,就再恰当不过地表 达了园主人造园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高度统一的艺 术杰作。

  • 再如山东肥城老城村南的“听月楼”。 是明万历年间该村的一位吏部尚书告老 还乡,造了这座花园,建了这幢楼。楼 成之日适逢中秋。尚书发出请贴,招来 亲朋好友,一来登楼赏月,二来给小楼 点景题名。有提议叫“观月”、“赏 月”、“望月”的,尚书听了都不满意。 其孙子的老师耿书篓子建议叫“听月 楼”。大家听罢不禁大笑。认为月本无 声,怎么个听法?

  • 耿书篓子不紧不慢地吟诗一首:“听月楼高遮 太清,楼高听月最分明。天孙织机天阶响,玉 兔捣臼玉杵鸣。乌鹊落枝声细细,吴刚伐桂韵 叮叮。中秋夜半闻风过,疑是嫦娥笑语声。” 尚书听后,拍案叫绝。众人品味,也无不心服 口服。于是给此楼定名为“听月楼”。这个景 名表面看有悖常理,但好就好在充分发挥了想 象,糅进了民间有关月宫的美丽传说。一个 “听”字,点名了境界,深化了意境,意韵丰 富优美,不落俗套。

  • 欣赏园林艺术远比欣赏一首诗、一幅画、一件 雕塑艺术品复杂得多。因为它规模比较大,不 是能一目了然的。欣赏园林艺术要在游中来欣 赏。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 园林艺术欣赏是对园林艺术形象和它所要表 达的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 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的过 程。

  • 水清,比喻政治清明;水浊,比喻政治 腐败,缨是为官的标志,足是下野的象 征。这恰也表达了儒生“在朝则经世致 用,在野则洁身自好”的处世哲学,恰 与苏舜钦当时的处境和情绪合拍。所以 他题园名为沧浪亭,自号为沧浪翁。

  • 又如扬州的个园,为什么题名为“个园” 呢?因为园主人黄至筠平生爱竹,在园 中种了好多竹子。竹为岁寒三友之一, 竹杆的挺直,是正直人品的标志;竹质 的坚忍不拔是刚毅性格的表现;竹心中 空有容,是谦虚作风的体现;竹子经冬 不凋,则是生机勃勃的象征。黄至筠种 竹、爱竹,正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志节人 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