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我国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誉。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人文观与美学理想的追求,以东方文化精神的独特性与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界瞩目。中国园林通过筑山叠石、理水引泉、营造厅堂、栽花植卉,反映主人的追求,园艺家的技艺,形***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各时代园林风格不同,地域之间园林形式各异,甚至一个地区内流派纷呈,形成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发端于殷商,觉醒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尤其是作为独具特色的文人园林,它的演进过程又必然地与中国文人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人格追求以及艺术情趣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其中有巍峨的殿阁、高大的楼台半岛体育、奇禽怪兽、名贵花木。“囿”、“苑”作为一种园林之初始,就具备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和格局。但是,它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供统治者的生活消费,是一种物质的满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逐渐丰足,其娱游观赏的审美价值开始趋升。“台”,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其作用是通神和观察天象,是统治者对上天的膜拜与精神的寄托。传说中,尧、舜、启曾经修筑高台。据史料记载,殷纣王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到了周代,天子与诸侯也纷纷筑台,其中著名的有周文王的灵台、周灵王的混昭之台、楚庄王的层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等等半岛体育。登高通神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筑台的初衷。有些高台上建置房屋,除通神之外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流云,所以大多数的高台建在“苑”、“囿”之中。如殷纣王所建的鹿台和沙丘苑台。苑和台共存,意味两者结合而构成了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代,国家一统,经济繁荣,于是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花囿。秦始皇率先在咸阳修建著名的上林苑,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苑囿。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秦始皇笃信方士,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去东海仙岛寻找仙药。与此同时,又在上林苑中挖池筑岛,取名蓬莱仙岛,象征人间仙境,开创了人工堆山之先河。
汉王朝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改建,并开凿了昆明、太液两池。太液池中修建了三座仙山,分别命名为蓬莱、方丈和瀛洲。这种在秦王朝创造的“一池一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池三山”的造园布局,以及它所体现的神仙思想,一直是历代王朝营建皇家园林的指导原则。当时的园林建造是以生产、神通、狩猎、游憩合一的综合体构成。除帝王建有大量的宫廷园林以供欣赏外,王公贵族、富绅官僚之家即已兴起了建造私家园林之风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半岛体育。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寺庙园林开始出现。
到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士人们的处境也是朝不保夕,因而他们纷纷仿效老庄,以无为浪漫、归隐山林为高雅。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主导下,游山玩水便成了风气,名士们行吟于山水间,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大量涌现。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自然山水园林也就应运而生。在江南率先出现了将自然山水“搬”进自家庭院的私家园林,“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造园目的从秦汉时期的综合性逐渐发展到以逃避现实、游赏娱乐半岛体育、完善自我为主题。造园理论和山水画的紧密结合,使造园艺术的品味提高半岛体育。此时园林受山水画影响,于是凭借湖岸布置假山、建造厅堂、点缀花木,其初衷是士大夫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林田园之中,以山居隐逸为高雅。这种以水池为中心的“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竟成为我国古代园林的传统手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类型——寺庙园林。由于佛教盛行,僧侣们喜择深山水畔建立清净梵刹。出家人惯游名山大川,对于天然风致之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因此,寺院选址往往在树老林深、峰石古朴、洞壑深幽、丛林茂密的山林之中。于是,形成了峰峦隐映、松桧阴郁、岩壑幽胜的寺庙园林。另外,当时还流行
“舍宅为寺”的风气,贵族、官僚们把自己的住宅捐献作为佛寺,宅园也就成了寺院的附属园林。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繁荣兴旺的高潮,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但是,当时的皇家园林仍然没有脱离秦汉遗风,只是宫殿楼宇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