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半岛体育例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11-27 10:28:35    浏览:

[返回]

  半岛体育我国著名园林景观并不少,很多人都憧憬园林式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伴着日升日落悠闲地。可是,希望归希望,现实中哪有那么容易实现。中国景观网为大家盘点了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包括颐和园、拙政园、网师园等十大园林的相关介绍:地址、相关历史、组成部分、艺术特色等等。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央部还保存着清代的原来陈设。展前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仁寿殿之北,有一组戏园建筑。为德和园半岛体育、颐和园,古代各种建筑形式应有尽有。

  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在长廊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而且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可供观赏。

  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当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并点缀着一块名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颐和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游览颐和园,除了园林以外,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内容。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颐和园的信息。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园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可直通远香堂。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历历在目。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也是最著名的。占地5公顷,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 、留听阁 。

  远香堂耸立在一个不高的青石台基之上,四周廊庑环绕,堂中四壁皆为透空的长玻璃窗,可观四面不同景致,所以又称四面厅。香洲是一组造型优美的建筑,西而最高处是一座二层楼阁,叫澄观楼。东面是一个三面而透空的茶亭,澄观楼与茶亭之间一个较低矮的连接部分就是正厅香洲。留听阁在卅六鸳鸯馆西北,阁内有雕刻成云龙图案的楠木落地罩和螺铀雕漆屏风等,雕刻极其精巧。西园的北半部池水环抱着岛屿,岛上有浮翠阁、与谁同坐轩、倒影楼、波形走廊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采。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

  至乾隆年间半岛体育,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是渔夫、渔翁的意思。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占地仅0.53公顷,但园内山池厅堂布局紧凑。东部住宅区正门在阔家头巷,是封建官僚中型住宅的代表作,大门照墙内盘槐当前,并设有东西巷门。

  樵风径在水阁西侧,为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走廊,取意于宋之门问诗句:“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和杜牧诗句:“陶潜宫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径风”。月到来亭循樵风径北行可至月到来亭。取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为名。亭中悬大镜一面,镜中之景与镜外之景交相映衬,别有韵味。

  殿春移西部内园,占地一亩,园中有屋字、亭廊、泉石、花草,集中体现了苏州庭院布置的匠心,取得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从看松读画轩那一排花树掩映的镂窗花墙中望出去,只见一片精巧闲静,古朴幽雅的景致,这就是殿春移。

  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清晖路,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清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经龙氏数代精心营建,至民国初年,格局始臻定型。

  顺德市委市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面积为2.2万多平方米, 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之特色。园内水木清华,景致幽雅,碧水、绿树、石山、小桥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艺术精品俯仰即拾,集建 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凸显出我国古园林“雄、奇、 险、幽、秀”的特点。其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笔生花馆半岛体育、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

  明正德中1506—1520年,秦*以惠山寺僧舍改作别业,万历时,园再传至秦耀,理荒杂草,变造陵谷,列十二景,借王羲之诗意,改名寄畅园。明末清初,园曾分割。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将其合并,并加改筑,延请造园名家张钦掇山理水,疏泉立石,园景益胜。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必到此园,乾隆仿此园于颐和园中建“惠山园”(谐趣园)咸丰同治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茸。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园西南角建于雍正时之贞节祠划入园中,后陆续重修园内景点。

  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假山依惠山东麓山脉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水流注其中,潺潺有声,园内大树参天,竹影婆婆,苍凉廓落,古朴清幽,经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半岛体育,精美的山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各,属山麓别墅园林。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绮园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花园弄。绮园原为“冯氏花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园主冯缵斋于此建宅三进,次年冯缵斋综合其岳父黄燮清经营的明代故园拙宜园、砚园两废园之精华,在自己住宅“冯三乐堂”后辟地修建园林,建成了现在的绮园。成为浙江园林中的一颗名珠。

  绮园占地一万平方米,水面约两千平方米,树木遮盖面积达七千平方米,整个园林几乎为绿树所覆盖,园内树木近千株。其中古树名木四十余株,均经数百年风雨。树木有耸立于山巅,有静障于山谷,有展翅于山崖,有俯仰于水畔。还有小竹丛丛,以及攀附高树的藤蔓,蒙络摇缀,翠盖如云。

  整个园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其特点是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园自成一区,不附属于住宅区;用大面积水域,以聚为主,散为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假山前后皆有丘壑,与苏州园林因面积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园从西侧入口,中建花厅,前架曲桥,隔池筑假山,水绕厅东流向北,布局与苏州拙政园相近,水穿洞至后部大池。园内有潭影九曲、蝶来滴翠、晨曦罨画、海月小隐、古藤盘云、幽谷听琴、风荷夕照、美人照镜、百鸟鸣春、泥香三乐等景点。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池水面积7900多平方米,盛夏时节荷花满塘,故名莲花池。

  莲花池的古源于其悠久的历史。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始建,明清两代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雍正十一年(1733年)于此建莲池书院和行宫,乾隆、嘉庆、光绪、慈禧等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小住。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园林内主要有水东楼、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和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亭、观澜亭等建筑。秀丽的宛虹桥、曲桥和元代建的白玉桥,参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间,构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园景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幽雅别致,素有城市蓬莱之誉和小西湖之称。

  豫园位于上海市南市区,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从1559年至1577年建造完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豫园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内园系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建,全园面积仅2亩许,但山石池沼、大厅堂室、亭轩楼台一应俱全,花墙小廊,布置得宜,益使小园曲折迂回,疏密有致。内园还新建有古戏台一座。“点春堂”,因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翠点春妍”而得名,“点春堂”曾是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

  豫园的围墙,上饰游龙蜿蜒起伏,把园林30多亩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区,以虚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园林丰富的景层,成为豫园内一大特色。园外商肆栉比,中国著名的豫园小商品市场就在这里,与园林建筑浑然一体。毗邻豫园的城隍庙,原为一座古庙,光绪年间,在庙前后逐渐聚集了不少江湖艺人,加上附近开设有不少茶馆、食肆,这一带变得异常热闹半岛体育,极富地方色彩。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将圆明园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经过多年整修,遗址公署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复,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江南景致。园内有数十万株树木,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重现昔日光彩,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园内种竹千杆,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个园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有春季的山林,夏天的荷塘,秋日的残阳,隆冬的雪狮,无不形象生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