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三年寒暑央视打造大型电视纪录片《颐和园》 痛苦砺炼奉献“不咬牙切齿”作品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4-03 13:38:23    浏览:

[返回]

  米乐·M6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3日 10:45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记者鲁杨 北京报道):“我对《颐和园》创作团队表示敬意,我觉得他们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因为《颐和园》代表了中国当下纪录片的创作高度。”1月9日,中国视协纪录片学会会长、电视宣传中心原主任刘效礼在大型电视纪录片《颐和园》研讨会上如此说道。此前的2010年12月26日-3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颐和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进行了播出。

  “修水利,建寺庙,意犹未尽;下江南,访名胜,再兴土木。一片清漪,十五寒暑,终现锦绣园林;指点江山,移天缩地,只在一人胸怀。”这并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而是纪录片《颐和园》第一集《清漪出锦绣》的导视词。古典、有韵味、讲究米乐·M6、与影像内容十分契合,是刘效礼将军对于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的评价。而片中对于三维动画不着痕迹、分寸感良好地运用,让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羽君异常赞赏。

  窥一斑而知全豹,《颐和园》的考究,令专家和观众印象深刻。精致的影像出炉,很大程度是依赖新技术、新设备地使用:《颐和园》采用了目前最好的电视记录手段,除了高清摄影方式,还使用美国拍摄电影的特技航拍设备,例如用小型遥控直升机以常人无法到达的角度,和无法企及的速度进行拍摄。这项技术和后期的一些技术手段相结合,让片子具有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外米乐·M6,《颐和园》摄制组还避免了以往文史类纪录片端坐高台说教的态度,借鉴了一些故事片的叙述方式,用悬念的设置把人物、细节、事件、冲突这些元素放大,尽量贴近观众的收视需求,通俗化、不枯燥米乐·M6。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副总经理程春丽曾负责营销过《故宫》,彼时营销团队与主创团队的密切沟通米乐·M6,令《故宫》发行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均在主流媒体播出。在《颐和园》立项后,程春丽的营销团队从第一时间开始与创作团队密切合作,追踪拍摄进程,从海外市场发行的角度给主创团队提建议,甚至和该片的总策划、总撰稿赵微一起去颐和园米乐·M6,实地讨论营销策略。这也是她们继《故宫》之后,又一次成功的合作。

  这些努力换来的,是《颐和园》创了新高的纪录片收视率——0.4%,而央视22点半以后播出的电视剧最高收视率都徘徊在0.2%,0.3%左右;是破纪录的覆盖范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播出,包括香港TVB在黄金时段进行重新包装和粤语配音、马来西亚高清频道作为开台大戏……

搜索